一物一制的拼音、解释、组词

一物一制的简介:

yī wù yī zhì
指有一种事物,就会有另一种事物来制服它。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比喻任何事物必有能制约它的对象。野叟曝言˙第四十六回:法空这等铜筋铁骨,偏遇著文忠臣,更狠似他,真个一物一制。亦作一物克一物、一物降一物。

1. 比喻任何事物必有能制约它的对象。《野叟曝言》第四六回:「法空这等铜筋铁骨,偏遇著文忠臣,更狠似他,真个一物一制。」也作「一物克一物」、「一物降一物」。

一物一制》这个词语并不是一个标准的现代汉语词汇,但从其字面意思来看,“一物”指的是某一样事物或物品;“一制”则是指专门针对这一事物的一种制度或者规定。结合上下文语境推测,这句话很可能表达的是在处理某一具体问题时,需要针对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措施或规则。

根据这个理解,我们可以将《一物一制》解释为:针对每一项具体事务,应单独设定对应的解决办法或规章制度,强调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事而宜的原则。

以下是五个使用“一物一制”概念的造句示例:

  1. 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我们应该根据每个班级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策略,真正做到“一物一制”,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 针对不同地区存在的环境问题,国家相关部门应该采取“一物一制”的方针,因地制宜地制定解决方案,而不是一刀切。
  3. 为了更好地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管理层需要根据各个项目的特点和需求,实施“一物一制”,灵活调整管理策略。
  4. 在进行城市规划时,不能一概而论地套用统一标准,应根据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方案,体现“一物一制”的理念。
  5. 面对不断变化的社会问题,政策制定者应当秉持“一物一制”的原则,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调整和完善。

希望这些解释和示例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概念。如果还有其他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的帮助,请随时告诉我!

分词解释

1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2 纯;专:专~。~心~意。3 全;满:~生。~地水。4 相同:~样。颜色不~。5 另外的:蟋蟀~名促织。6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算~算。试~试。7 乃;竞:~至于此。8 部分联成整体:统~。整齐划~。9 或者:~胜~负。10 初次:~见如故。11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

1 人以外的具体的东西:事~。生~。~体。货~。礼~。文~。~价。~质。地大~博。~极必反。2 内容,实质:言之有~。3 指自己以外的人或跟自己相对的环境:~议(群众的批评)。待人接~。~望所归(众望所归)。

zhì

1 规定:因地~宜。~定。~式。~宪。2 限定,约束,管束:~止。~裁。专~。~约。抵~。节~。~动。~海权。3 法规,制度:民主集中~。公有~。4 造,作:~造。~做。~品。~图。~革。~版。如法炮(páo )~。5 依照规定的标准做的:~钱(中国明、清两代称本朝的铜钱)。~服。6 古代帝王的命令:~诰。7 古代父母死亡守丧;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