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议的拼音、解释、组词

通议的简介:

tōng/tòng yì
1.犹通义。 2.共同商议。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议论能贯通。如:「博学通议」。

2. 共同议论。《后汉书.卷四三.朱晖传》:「于是诏诸尚书通议。」

3. 职官名。清制文官正三品封通议大夫。

通议》释义

通议(tōng yì):是一个汉语词汇,其中“通”意为普遍、广泛,“议”意味着讨论或评论。《通议》一般指的是关于某事物广泛而深入的议论、讨论或者是对某一问题全面且综合性的见解和观点集合。

在古代文献中,《通议》通常指代一种学术著作或者是对某个领域较为全面的研究和探讨,它可能涉及多个层面和角度,旨在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视角来分析或解释特定问题或现象。而在现代使用中,这个词汇更多是作为一种较为宽泛的表述方式,用于形容对某一主题进行广泛讨论或评价的状态。

造句

  1. 这次关于环境保护的《通议》研讨会,集结了众多专家学者,对当前全球环境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
  2. 为了撰写这篇论文,他阅读了许多书籍和文献,并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形成的这些《通议》,最终得以完成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3. 在这次关于人工智能伦理议题的讨论会上,《通议》的观点十分多元且深刻,为后续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参考依据。
  4. 这篇《通议》文章对当代中国经济改革过程中的重要事件进行了详细的回顾与分析,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5. 作为一场重要的学术论坛,本次会议的主旨演讲和分组讨论都围绕着《通议》这一核心主题展开。

通过这些造句可以看出,《通议》一词在表达上更加注重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可以适用于多种场景下的广泛讨论或全面分析。

分词解释

tōng

1 没有阻碍,可以穿过,能够达到:~风。~天。~气。~宵。~行。~过。~衢。贯~。四~八达。曲径~幽。2 懂得,彻底明了:~晓。~彻。~今博古。~情达理。3 传达:~令。~讯。~报。~告。~知。~缉。~谍。4 往来交接:~敌。~商。~邮。~融。~假(jiǎ)(汉字的通用和假借)。串~。沟~。5 普遍、全:~才(指知识广博,具有多种才能的人)。~论。~体。~身。~读。~常。~病。~盘。普~。6 男女不正当的性行为:~奸。私~。

1 意见,言论:~论。提~。建~。2 讨论,商量:商~。会~。协~。~案。~决。~价。3 评论是非,多指责备:非~。恐招物~。4 旧时文体的一种,用以论事说理或陈述意见:奏~。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