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子曲的拼音、解释、组词
鼓子曲的简介:
gǔ zǐ qū/qǔ
1.曲艺的一种。流行于河南及湖北北部,约有一百多年历史。唱曲牌﹑有大牌子﹑小牌子﹑套曲﹑板头曲等四类。伴奏乐器主要有三弦﹑檀板﹑古筝﹑八角鼓等。以前大都是业余爱好者围桌坐唱,后来才上舞台演唱。
1.曲艺的一种。流行于河南及湖北北部,约有一百多年历史。唱曲牌﹑有大牌子﹑小牌子﹑套曲﹑板头曲等四类。伴奏乐器主要有三弦﹑檀板﹑古筝﹑八角鼓等。以前大都是业余爱好者围桌坐唱,后来才上舞台演唱。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一种曲艺。表演者以坐唱为主,并兼操作乐器。伴奏乐器有三弦、琵琶、月琴、筝等弹拨乐器与檀板、八角鼓等打击乐器。也称为「大调曲子」。
《鼓子曲》,又称“鼓子词”,是一种古老的汉族说唱艺术形式。它起源于宋代,盛行于明清时期,是早期说唱音乐中的一种重要形式。鼓子曲以说、讲为主,辅之以简单的打击乐器伴奏(如鼓),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历史传说以及当时的时事新闻等。由于它的表演方式较为通俗易懂且易于传播,因此深受民众喜爱。
详细解释:
- 类型:属于民间艺术的一种。
- 表现形式:主要通过说与讲来演绎故事或叙述事件,辅以简单的打击乐器进行伴奏。
- 内容来源:多为历史传说、民间故事等。
- 流行时期:宋代开始逐渐形成体系,明清时期达到鼎盛。
造句示例:
- 这位老艺人擅长演唱鼓子曲,每当他拿起话筒时,周围的人就会围过来静静地聆听。
- 在那个没有电视和网络的年代里,鼓子曲成为了人们消磨时光、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之一。
- 小时候,每逢过年过节,村里的老戏台上总会有人演唱鼓子曲,那悠扬的声音至今还回荡在我的耳边。
- 鼓子曲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承载着许多宝贵的文化记忆。
- 为了更好地传承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一些学校开设了专门的课程,希望通过教育的方式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并学习鼓子曲。
分词解释
鼓
gǔ
1 打击乐器,圆柱形,中空,两头蒙皮:~乐(yuè)。~角(jiǎo)。大~。2 形状、声音、作用像鼓的:耳~。石~。3 敲击或拍打使发出声音:~吹。~噪。4 发动,使振作起来:~励。~动。~舞。一~作气。5 高起,凸出:~包。~胀。6 古代夜间击鼓以报时,一鼓即一更。
子
zǐ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3 动物的卵:鱼~。蚕~。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14 姓。
曲
qū,qǔ
1 弯转,与“直”相对:弯~。~折(zhé)。~笔(①古代史官不按事实、有意掩盖真相的记载;②写文章时故意离题而不直书其事的笔法)。~肱而枕。~尽其妙。2 不公正,不合理:~说。~解(jiě)。委~求全。3 弯曲的地方:河~。4 偏僻的地方:乡~。5 酿酒或制酱时引起发酵的东西:酒~。~霉。6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