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句的拼音、解释、组词
断句的简介:
duàn jù/gōu
古书无标点符号,诵读时根据文义作停顿,或同时在书上按停顿加圈点,叫做断句。这种‘句’往往比现在语法所讲的‘句’短。
古书无标点符号,诵读时根据文义作停顿,或同时在书上按停顿加圈点,叫做断句。这种‘句’往往比现在语法所讲的‘句’短。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诵读未加标点之古书时根据文义做停顿,或同时在书上按停顿处加上圈点。清.徐珂《清稗类钞.考试类.府试文限三百六十字》:「某岁,举行郡试,文以三百六十字为程式,三字断句,谓之三字经,多一字不录,少一字亦不取也。」
《断句》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是一个独立的词汇,而是一个文学和文字学领域的术语。它指的是对古代或经典的文献进行分段、划分停顿的一种技术或艺术。在古文学习或者古典文献的研究中,正确的断句对于理解和解释原文内容至关重要。
断句的基本概念
- 定义:通过在适当的词语之间加上标点符号来区分句子内部的结构层次。
- 目的:准确理解文本的原意和表达方式,尤其是古文中的长篇段落或没有标点的文章。
- 技巧:根据语言习惯、逻辑关系等进行合理判断。
断句的作用
- 有助于更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意思;
- 提升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
- 对研究古代文化及文学作品有重要作用。
造句示例
- “故/夫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
这句话的意思是:所以孔子说,“人们如果没有长远的考虑,就必定会有眼前的担忧。”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原文出自《论语》,断句后更清晰地表达了“学习并且按时复习,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吗?”
-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
这句话强调了是否采取行动决定了事情的难易程度。
-
“其为人也/忠信而好学,不求显贵,唯道是务。”
-
体现了一个人应该忠诚守信、勤奋学习,并且不追求名利地位,只致力于追求真理和道德。
-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 这句话出自《醉翁亭记》,断句后更易于理解文中描绘的自然景色随时间变化的情景。
这些句子展示了正确断句对文本解读的重要作用,使得原本可能因为缺乏标点符号而显得混乱的内容变得清晰明了。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