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的拼音、解释、组词

尚书的简介:

shàng shū
①亦称《书》。儒家经典之一。为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书中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相传由孔子编选而成,事实上其中有些篇是后来儒家补充进去的。②官名。始于战国,掌管文书。汉武帝时地位逐渐重要。东汉正式成为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官员。唐代中央首要机关分为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尚书省执行政令。宋以后三省分立之制渐成空谈,行政全归尚书省。明代以后以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尚书分掌政务,六部尚书相当于国务大臣。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书经》的别名。参见「书经」条。

2. 职官名。秦置,隶属少府,掌殿内文书。汉成帝时设尚书员,掌群臣奏章。隋、唐设尚书省,以左右仆射分管六部。明洪武十三年废中书省,以六部尚书分掌政务。清末并六部,改尚书为大臣。

《尚书》,是“四书五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尚”的意思是上古或典章制度。《尚书》又名《书经》,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主要记载了中国上古时期从尧舜时代到春秋时期约3100多年间重要的政治文书和君臣言论等。它在儒家经典中占有重要地位,内容涉及政治、军事、外交等多个领域,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文化意义。

详细解释

  • 分类与内容:《尚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和《周书》,共23篇。其中,《虞书》是传说中的舜帝时期所留下的;《夏书》记录了夏朝的史实;《商书》主要记载了商朝的历史;《周书》则是从西周初期到春秋早期,涉及各个时期的史料。
  • 历史价值:《尚书》不仅是研究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经济文化等社会结构的重要资料来源之一,也是了解中国古代帝王及大臣言论思想的重要文献。

造句

  1. 在儒家经典中,《尚书》是一部非常重要的古文集,它记载了许多古代君臣的治国理念。
  2. 考虑到《尚书》的历史地位,很多学者都将研究它的内容作为自己学术生涯的重点之一。
  3. 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孔子非常重视《尚书》,他认为其中包含了许多古代智慧和道德准则。
  4. 《尚书》中记载了很多古代君王的治国之道,这些经验对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5. 深入研读《尚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分词解释

shàng

1 还(hái ),仍然:~小。~未。~不可知。2 尊崇,注重:~武。~贤(①崇尚贤人;②《墨子》篇名,内容阐述墨子的一种政治主张)。3 社会上共同遵从的风俗、习惯等:风~。时~。4 矜夸,自负:自~其功。5 古,久远:“故乐之所由来者~矣,非独为一世之所造也”。6 庶几,差不多:~飨(希望死者来享用祭品之意)。7 姓。

shū

1 成本的著作:~籍。~刊。~稿。~香。~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2 信:~信。~札。~简。~函。3 文件:证~。说明~。4 写字或写的字:~法。~写。~桌。~案。~画。5 写文章:大~特~。罄竹难~。6 字体:草~。隶~。楷~。7 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8 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说~。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