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闾的拼音、解释、组词
尾闾的简介:
wěi/yǐ lǘ
传说中海水所归之处。《庄子·秋水》:“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后比喻事物归宿或倾泄之所。
传说中海水所归之处。《庄子·秋水》:“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后比喻事物归宿或倾泄之所。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海水所归聚之处。《庄子.秋水》:「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文选.郭璞.江赋》:「磴之以瀿瀷,渫之以尾闾。」
《尾闾》,这一词汇来源于中国古代道家与道教文化中的一种自然现象和哲学意象。在古代文献中,“尾闾”通常用来形容江河湖海最终汇入大海,或比喻宇宙间的水循环过程。它形象地描绘了水流通过一个特定的出口或孔洞进入下一个环节的情景,反映了自然界物质的流动和转化。
详细解释
-
来源:“尾闾”一词来源于《庄子·秋水》:“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商羊舞而雨至者,习其事也。尾闾泄于地,而海水竭。”此处的“尾闾”是指古代传说中位于渤海底部的一个巨大洞穴或出口,据说是江河湖海之水最终流出处。
-
哲学意义:在道家和道教思想中,“尾闾”象征着自然界的循环不息、周而复始。它强调了事物间相互联系与转化的关系,反映了自然规律的不可抗拒性和宇宙万物之间的统一性。
造句
- 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正如“尾闾”所象征的一样,从江河湖海汇聚至海洋后再次返回地球表面,最终又会通过各种途径回到大海。
- 在中国古代文化里,“尾闾”不仅是一种地理现象的描述,更蕴含着一种深刻的生命哲学思想——强调世间万物之间的联系与转化,体现了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 古人以“尾闾”来比喻事物间的循环往复过程,这恰如四季交替、日月轮转一般,展现了一种永恒不变的生命规律。
- 通过《尾闾》这一概念,我们可以理解到自然界中存在着一种奇妙的自我调节机制,确保物质得以不断地流动和转化,维持着生态平衡。
- 在道家哲学体系中,“尾闾”是一个重要象征,它提醒人们要遵循自然规律,保持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处。
分词解释
尾
wěi,yǐ
1 鸟兽虫鱼等身体末端突出的部分:~巴。~鳍。鸟~。2 末端:排~。船~。~声。~骨。~灯。~数。~音。结~。扫~。虎头蛇~。3 在后面跟:~随。~追。4 量词,指鱼:三~鱼。5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