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驴之技的拼音、解释、组词

黔驴之技的简介:

qián lǘ zhī jì
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义参「黔驴技穷」。见「黔驴技穷」条。

2. 此处所列为「黔驴技穷」之典源,提供参考。 唐.柳宗元〈三戒.黔之驴〉(据《全唐文.卷五八五.柳宗元》引)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1>,荡倚冲冒2>,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3>,断其喉,尽其肉,乃去。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 〔注解〕 (1) 狎:音ㄒ|ㄚˊ,戏弄。 (2) 荡倚冲冒:指老虎对驴子挑衅。荡,跳动。倚,身体贴近。冲,碰撞。冒,冲犯。 (3) 跳踉大:指老虎跳起怒吼。,音ㄏㄢˇ,老虎怒吼的声音。

3. 此处所列为「黔驴技穷」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柳宗元,字子厚,唐河东人,故亦称为「柳河东」。长于古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写过许多寓言。本篇〈黔之驴〉是〈三戒〉三篇之二,就是一篇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内容描述:「从前贵州没有驴子,有个好事的人,从外地用船载来一头驴子,后来觉得没有什么用处,于是就圈养在山下。一只老虎看牠的外表长得很大,起初以为是神,害怕而不敢接近。后来看到这只驴子除了大声叫,就只会踢,再也没有别的本领,于是就扑上去将牠咬死了。」作者认为如果驴子不显露牠拙劣的技能,老虎纵使再凶猛也会因为心存怀疑和畏惧,不敢对牠怎样,而招致大祸临头;同理可证,人如果技能拙劣却还要逞能,结果亦将招致失败。后来这个故事浓缩成「黔驴技穷」,用来比喻人拙劣的技能已经用完,再也无计可施了。

1. 比喻拙劣的技能已经使完,而终至露出虚弱的本质。参见「黔驴技穷」条。宋.李曾伯〈代襄阃回陈总领贺转官〉:「虽长蛇之势若粗雄,而黔驴之技已尽展。」

黔驴之技》这个成语来源于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一则寓言故事,它主要讲述了驴子被老虎吃掉的过程,借此比喻那些徒有外表而无实际本事的人。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某些人或事物表面看起来非常强大或者有用,但实际上却一无是处。

详细解释

  • 出处:出自唐代柳宗元的《三戒·黔之驴》。
  • 寓意:“黔”指的是现在的贵州省,“驴”原是一种动物,在故事中代表了某些人的才能或技能。成语“黔驴之技”强调的是那些仅有表面功夫,而无实际能力的人或事物。
  • 用法:通常用于贬义场合,批评那些只懂装模作样、虚有其表却缺乏真才实学的人。

造句

  1. 这些所谓的“专家”其实只是黔驴之技,真正的专业水平根本就不可信。
  2. 别看他表面风光,其实他黔驴之技,没什么本事可言。
  3. 那个公司虽然规模庞大,但实际运作中却黔驴之技,没有什么竞争力。
  4. 有些人表面上看很有学识,实际上不过是黔驴之技,对问题的解决根本帮不上忙。
  5.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没有真才实学的人迟早会被淘汰,黔驴之技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以上就是《黔驴之技》的详细解释及五个造句的例子。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

分词解释

qián

1 黑色:~首。2 中国贵州省的别称:~剧(贵州地方戏曲剧种)。~驴技穷。

1 哺乳动物,像马,比马小,能驮东西、拉车、耕田、供人骑乘:~骡。~皮胶(亦称“阿胶”)。驴皮影。~唇不对马嘴。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

才能,手艺:~术。~巧。~艺。~能。~法。黔驴~穷。雕虫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