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笔从戎的拼音、解释、组词
弃笔从戎的简介:
犹投笔从戎。指文人弃文就武。
- 成语典
- AI解释
1. 义参「投笔从戎」。见「投笔从戎」条。
2. 此处所列为「投笔从戎」之典源,提供参考。 #《东观汉记.卷一六.班超列传》班超1>,字仲升,扶风安陵2>人,徐令3>彪4>之子也。为人大志,不修小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持《公羊春秋》,多所窥览。家贫,恒为官佣写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5>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6>、张骞7>,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8>间乎!」 〔注解〕 (1) 班超:西元32∼102,字仲升,东汉右扶风平陵人。班彪之子,班固之弟。明帝时出使西域,平服五十余国,被任命为西域都护,又以军功封为定远侯。 (2) 扶风安陵:东汉右扶风安陵县,地约在今陕西省咸阳县东二十里。 (3) 徐令:徐县县令,班彪之官职。徐,指临淮郡徐县,约在今安徽省盱眙县西北八十里。 (4) 彪:班彪(西元3∼54),字叔皮,东汉扶风安陵人。才高好著述,继司马迁《史记》作西汉史六十五篇,未完而殁,后由子班固及女班昭继续完成,即今《汉书》。 (5) 辍业:指停止抄书工作。 (6) 傅介子:生卒不详。西汉北地义渠道人。昭帝时出使大宛,降服楼兰、龟兹。因诛匈奴使者,还拜中郎。后又斩楼兰王,被封为义阳侯。 (7) 张骞:?∼西元前114,字子文,西汉汉中成固人。武帝时以军功封博望侯,旋拜中郎将,出使乌孙,分遣副使至大宛、康居、大夏等,自此打通与西北诸国的交通,使汉朝能与中亚交流。 (8) 笔研:笔砚。研,通「砚」。〔参考资料〕另可参考:《后汉书.卷四七.班梁列传.班超》
3. 此处所列为「投笔从戎」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据《东观汉记.卷一六.班超列传》载,东汉时,班超因家境贫困,只好为官府抄写书籍,赚取微薄薪水,以供养母亲,贴补家用。有一天,他做得有些厌烦,便停止抄写,将笔搁置于一旁,叹息说:「大丈夫应效法傅介子、张骞等人,立功边疆,保家卫国,怎能长久从事文书工作,将生命耗费在笔砚之间呢?」于是决定从军报效国家。后来这个故事被浓缩成「投笔从戎」,用来指弃文从军,以卫国立功。
词语解释
《弃笔从戎》这一成语或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但从其构成来看,“弃”意味着放弃,“笔”象征着从事写作或文化工作,“从”是跟随、加入的意思,“戎”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军队。因此,《弃笔从戎》可以理解为放弃了文人或者作家的生活方式,投身于军事或战斗之中。
造句
-
张三在经历了一次惨烈的战争后,毅然决定《弃笔从戎》,投入抗敌斗争中去,成为一名真正的战士。
-
面对外敌入侵,李四放弃了宁静的文人生活,《弃笔从戎》投身到保卫家园的第一线。
-
随着国家号召全民皆兵,《弃笔从戎》成为了一种风尚,许多知识分子纷纷加入军队,为国效力。
-
在《弃笔从戎》的过程中,王五不仅学会了使用枪械,还深刻理解了军人的使命与责任。
-
面对家乡遭受侵袭的消息,赵六决定《弃笔从戎》,用实际行动报效祖国,保护家园。
这些造句旨在表达“弃笔从戎”的意思,即放弃原本从事的文化或文人生活,投身到军事行动中去。希望这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个词的含义及其使用方式。
分词解释
qì
1 舍去,扔掉:抛~。遗~。~权。~市(古代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尸体暴露街头)。~世(超出世俗或指去世)。~养(父母死亡的婉辞)。~置不顾。~瑕录用。bǐ
1 写字、画图的工具:毛~。钢~。铅~。~架。~胆。2 组成汉字的点、横、直、撇、捺等:~画。~顺。~形。~道。3 用笔写,写作的:~者。代~。~耕。~谈。~误。~译。~战。~名。4 写字、画画、作文的技巧或特色:~体。~法。~力。文~。工~。曲~。伏~。5 像笔一样直:~直。~挺。~陡。6 量词,指钱款:一~钱。7 指散文:“谢玄晖善为诗,任彦升工于~”。随~。cóng,zòng
1 跟随:愿~其后。2 依顺:顺~。盲~。~善如流。3 采取,按照:~优。4 从事;参加:~业。~政。投笔~戎。5 由,自:~古至今。~我做起。6 跟随的人:侍~。仆~。7 宗族中次于至亲的亲属:~父(伯父、叔父的通称)。8 次要的:主~。~犯。9 中国魏以后,古代官品(有“正品”和“从品”之分,宋代龙图阁大学士为从二品)。10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