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章的拼音、解释、组词
平章的简介:
1.评处;商酌。 2.品评。 3.古代官名。唐代以尚书﹑中书﹑门下三省长官为宰相,因官高权重,不常设置,选任其他官员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之名,简称"同平章事",同参国事。唐睿宗时又有平章军国重事之称。宋因之,专由年高望重的大臣担任,位在宰相之上。金元有平章政事,位次于丞相。元代之行中书省置平章政事,则为地方高级长官。简称平章。明初仍沿袭,不久废。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商议处理。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近在议曹,其平章百官秩禄。」《北史.卷四○.李彪传》:「平章古今,商略人物。」
2. 品评、评论。宋.张元干〈贺新郎.曳杖危楼去〉词:「唤取谪仙平章看,过苕溪尚许垂纶否?」明.陈与郊《昭君出塞》:「无情是画笔平章,沉吟自想!」
3. 职官名。唐宋以同平章事为宰相之职,元置平章为丞相之副。《初刻拍案惊奇》卷九:「那里管女儿肯不肯,别许了平章阔阔出之子,僧家奴。」
4. 辨别清楚。《书经.尧典》:「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也作「便章」、「辨章」、「辩章」。
《平章》一词在古代汉语中主要有两种用法,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该词汇,主要以引申或古文的形式出现。以下是较为详细的解释:
古代含义
-
掌管、管理:在古代,“平章”常指官职名,意为“掌管、处理”的意思,例如负责筹划、协商等事务。这一用法常见于政府机构内部的职务名称。
-
评议、审议:“平章”的另一个含义是讨论、审查或评议事情,多用于正式场合或官方文件中,表示进行深入探讨和审议的意思。
现代用法
现代汉语中的“平章”一词使用较少,主要是出于对古代文化的学习和研究目的。在极少数情况下,“平章”的意思可能接近于“详细说明、解释”,但在这种语境下,更常用的是其他词汇如“详述”。
造句(现代用法)
-
在这次政策制定的过程中,他负责平章事务,确保每个环节都得到细致的审查。
-
史学家们正在平章这份重要的古文献,希望能从中发现更多的历史线索。
-
研究小组将对项目进行全面的平章和分析,以确定其可行性和影响范围。
-
为了更好地完成这次任务,我们应当平章工作内容,确保每个人都清楚自己的职责。
-
在这次学术研讨会上,学者们将围绕该问题进行深入的平章和讨论。
以上造句主要基于“平章”作为审议、评议的含义。虽然在现代汉语中,“平章”的使用频率较低,但在相关语境下可以适当使用。
分词解释
píng
1 不倾斜,无凹凸,像静止的水面一样:~地。~面。~原。2 均等:~分。~行(xíng)。抱打不~。公~合理。3 与别的东西高度相同,不相上下:~列。~局。~辈。4 安定、安静:~安。~服。5 治理,镇压:~定。6 抑止(怒气):他把气~了下去。7 和好:“宋人及楚人~”。8 一般的,普通的:~民。~庸。~价。~凡。9 往常,一向:~生(a.从来;b.终身)。~素。10 汉语四声之一:~声。~仄。11 姓。12 〔~假(jiǎ )名〕日本文所用的草书字母。13 古同“评”,评议。zhāng
1 歌曲诗文的段落:~节。~句。乐~。~回体。顺理成~。断~取义。2 条目,规程:~程。~法。简~。党~。约法三~。3 修理:杂乱无~。4 花纹,文采:黑质而白~。5 戳记:图~。盖~。6 佩带的身上的标志:袖~。领~。徽~。像~。7 奏本:奏~。本~。8 同“ 彰 ”,彰明。9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