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篆的拼音、解释、组词
大篆的简介:
dà zhuàn
1.汉字书体的一种。相传周宣王时史籀所作﹐故亦名籀文或籀书。秦时称为大篆﹐与小篆相区别。
1.汉字书体的一种。相传周宣王时史籀所作﹐故亦名籀文或籀书。秦时称为大篆﹐与小篆相区别。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书体名。相传为周宣王时太史籀作《史籀篇》。汉.许慎《说文解字.叙》:「及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异。」也称为「籀文」。
《大篆》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字体,属于篆书体系,是在小篆以前的文字形态。大篆主要指的是西周晚期到春秋战国时期使用的文字,它包括了籀文、石鼓文等多种形式。大篆和小篆相比,具有笔画更为粗壮、结构相对自由的特点,反映了那个时代书写艺术的风格。
详细解释
- 起源与发展:大篆是汉字早期的一种书写方式,广泛应用于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的金文、玉器铭文等文献中。它经历了从甲骨文到金文再到籀文等多个发展阶段。
- 特点与形态:与后来的小篆相比,大篆在结构和笔画上显得更加复杂多变,有的字形保留了较为原始的象形意味。大篆为研究早期汉字提供了珍贵资料。
造句
- 这件文物上的文字是典型的西周大篆风格。
- 古代的大篆书法以其独特的韵味,吸引了许多现代书家的研究和学习。
- 在一次考古发掘中,发现了刻有大篆文字的青铜器。
- 大篆作为汉字演变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对于我们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书法艺术具有重要意义。
- 为了更好地传承中华文明,学校开设了大篆书法课程。
这些句子展示了《大篆》在历史研究、文化传承以及书法艺术学习等方面的应用和意义。
分词解释
大
dà,dài,tài
1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厅。~政。~气候。夜郎自~。~腹便便。2 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3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局。~众。4 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高兴。5 年长,排行第一:老~。6 敬辞:~作。~名。~手笔。7 时间更远:~前年。8 〔~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 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概。~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