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耳偷铃的拼音、解释、组词

掩耳偷铃的简介:

yǎn ěr tōu líng
比喻自己欺骗自己。同“掩耳盗钟”。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义参「掩耳盗铃」。见「掩耳盗铃」条。

2. 此处所列为「掩耳盗铃」之典源,提供参考。 《吕氏春秋.不苟论.自知》荆成、齐庄,不自知而杀;吴王、智伯,不自知而亡;宋、中山,不自知而灭;晋惠公、赵括,不自知而虏;钻荼、庞涓、太子申,不自知而死。败莫大于不自知。范氏1>之亡也,百姓有得钟2>者,欲负3>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4>毁之,钟况然5>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揜其耳6>。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为人主而恶闻其过,非犹此也。 〔注解〕 (1) 范氏:范吉射,春秋时晋卿,生卒年不详。范武子后代,后为智伯所灭。 (2) 钟:同「钟」,古代一种中空,用铜或铁制成之打击乐器。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五.辨误》:「谚有『掩耳偷铃』,非铃也,钟也。」 (3) 负:以肩背物。 (4) 椎:音ㄓㄨㄟ。敲打东西之器具。 (5) 况然:状声词,敲钟时所发出之声音。 (6) 遽揜其耳:急忙掩住耳朵。遽,音ㄐㄩˋ,急忙。揜,音|ㄢˇ,通「掩」,遮盖。

3. 此处所列为「掩耳盗铃」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掩耳盗铃」之「铃」,典源作「钟」。「钟」同「钟」。春秋时,晋国的范吉射被智伯消灭后,有人在他家中看到一口钟,想把他偷走。可是这钟实在是太大了,根本无法背走,于是就打算把钟敲碎后再一块一块的拿走。可是一动手敲,钟便发出洪亮的响声。他怕这钟声会引来他人的抢夺,于是急忙将自己双耳摀住,以为这样自己听不见,那么别人也就听不到了。后来这个愚蠢行为的故事被浓缩成「掩耳盗铃」,用来比喻自己欺骗自己且妄想借以瞒骗他人。出现「掩耳盗铃」的书证如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二.列朝.朝觐官进献》:「夫既曰官银,那有无碍之理,真掩耳盗铃也。」然而从古书里的记载,却不难看出早期文献的「铃」都是作「钟」,例如北齐.刘昼《刘子.卷二.慎独》用的就是「盗钟掩耳」,《梁书.卷一.武帝本纪上》又省作「盗钟」。

1. 比喻自欺欺人。参见「盗钟掩耳」条。《五灯会元.卷一六.净众梵言首座》:「国师恁么道,大似掩耳偷铃,何故?」

《掩耳盗铃》是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常用来比喻自己欺骗自己的行为。这个成语来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小故事:有一只笨贼想偷走挂在墙上的一个铃铛,为了不让别人发现铃声,他自己先堵住了耳朵。这样他以为自己听不见铃声,别人也自然听不见。但实际上,声音仍然存在,并且这种做法并不能阻止铃铛被听到,最终还是会被发现。

成语结构中,“掩”是遮蔽、堵塞的意思;“耳”指耳朵;“偷”意为窃取;“铃”则是一种发出响声的器物。合起来就是形容一个人自欺欺人的行为或想法。

造句

  1. 小明成绩一直不理想,每次考前他都靠背书临时突击应付考试,其实这种掩耳盗铃的办法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2. 虽然小李知道自己的做法不对,但为了自己好听,他还是选择掩耳盗铃,假装不知道别人对他的评价。
  3. 面对公司即将破产的现实,老板仍然坚持认为只要再等等就会转危为安,这种掩耳盗铃的做法只会让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4. 他每天沉迷于网络游戏,为了不让他妈妈发现,他在房间里关上大门,把耳朵堵住。可实际上,这样的做法并不能阻止他的行为被发现。
  5. 尽管大家都看到了公司存在的问题,但他却选择掩耳盗铃,不愿意面对现实的挑战。

以上造句展示了“掩耳盗铃”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方式和含义,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个成语。

分词解释

yǎn

1 遮蔽,遮盖:~护。~体。~饰。~映。~盖。~蔽。~埋。~人耳目。瑕不~瑜。藏瑕~疵。2 关,合:~闭。~门。~卷。3 门、窗、箱柜等关合时夹住了东西:~了手。4 乘人不备而袭击或捉拿:~杀。~击。~袭。

ěr

1 听觉和平衡感觉的器官(通称“耳朵”):~背(bèi)。~垂。~鬓厮磨(mó)。~穴。~聪目明。~濡目染。2 像耳朵的东西:木~。银~。3 像耳朵一样分列两旁的东西:~房。鼎~。4 听说:~闻。~软。~顺(指年至六十,听到别人的话,就能知道他的微妙的意思,后指人六十岁)。5 文言助词,而已,罢了:想当然~。6 文言语气词(大致同“矣”):“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

tōu

1 窃取,趁人不知时拿人东西:~窃。~吃。小~儿。2 行动瞒着人:~~。~看。~听。~渡。~袭。~税。~天换日(喻暗中改变重大事物的真相以欺骗别人)。3 抽出时间:~空儿。~暇。~闲。4 苟且:~安。~生。~幸。~合苟容(苟且迎合别人的意思以求容身。亦称“偷合取容”)。

líng

1 用金属做成的响器,形式不一:~铛。~钹。~铎。按~。电~。车~。2 像铃的东西:哑~。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