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的拼音、解释、组词
弟子的简介:
dì/tì/tuí zǐ
①古代泛指弟和子:弟子入则孝,出则弟(悌)。②学生: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
①古代泛指弟和子:弟子入则孝,出则弟(悌)。②学生: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学生、门徒。【例】孔门弟子、少林弟子
1. 学生、门徒。也用为学生、门徒的自称。如:「弟子不敏,愿奉师训。」《论语.雍也》:「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儒林外史》第三五回:「世无孔子,不当在弟子之列。」
2. 为人弟与为人子者。泛指年幼的人。《论语.学而》:「弟子入则孝,出则弟。」《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五:「穷弟子快走开去!让我们。」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弟子。」
3. 称佛教、道教的徒众。亦作为徒众、信徒的自称。《后汉书.卷七一.皇甫嵩朱俊列传.皇甫嵩》:「巨鹿张角自称『大贤良师』,奉事黄老道,畜养弟子,跪拜首过,符水咒说以疗病。」《西游记》第三六回:「弟子乃东土大驾下差来,上西天拜活佛求经的。」《初刻拍案惊奇》卷八:「弟子虔诚拜祷,伏望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
4. 弟弟的儿子。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邓攸始避难,于道中弃己子,全弟子。」
5. 古时称戏剧、歌舞艺人。唐.白居易〈长恨歌〉:「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宋、元时用以称妓女。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一折:「但来两三遭,不问那厮要钱,他便道:『这弟子敲镘儿哩!』」《喻世明言.卷四.闲云庵阮三偿冤债》:「庵内尼姑,姓王名守长,他原是个收心的弟子。」
《弟子》这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含义,主要指的是跟从某人的学生或门徒。以下是词义的详细解释:
详细解释
- 一般意义:指跟随、服从他人的人,常用来表示受教育者或者追随某个教师、师傅等的学习者。
- 历史与文化背景:在中国古代,弟子一词有着更为深厚的文化和哲学含义。如在儒家学说中,“弟子”是指跟从孔子学习的门徒或学生。这种关系强调了师道尊严和知识传授的重要性。
造句
- 小明立志成为一位武术大师,在他很小的时候就拜入名师门下,成为了一名虔诚的弟子。
- 我们学校每年都吸引众多学子投笔从戎,追随军旅导师学习,他们都是新时代的优秀弟子。
- 现代教育中,“弟子”不仅限于传统意义上的人类学生,也包括各类技术培训项目中的受训者。
- 他自幼习武,在师父的悉心教导下成长为一代武术宗师,弟子遍布世界各地。
- 在这次的文化交流活动中,各国青年学子汇聚一堂,共同学习和成为各种文化的“弟子”,促进了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尊重。
这些句子展示了《弟子》这个词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方法及其含义。
分词解释
弟
dì,tì,tuí
1 同父母(或只同父、只同母)的比自己年纪小的男子:~~。兄~。2 亲戚或亲族间辈分相同的比自己年纪小的男子:表~。堂~。3 称同辈比自己年纪小的男性:老~。师~。4 学生对老师自称或别人指称:~子。徒~。5 古同“第”,次序。6 古同“第”,但。
子
zǐ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3 动物的卵:鱼~。蚕~。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