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号的拼音、解释、组词
堂号的简介:
táng hào/háo
1.清代科举,童生经县﹑府﹑院三级考试合格成秀才,府考时取中前十名者被列为堂号。 2.旧时一户人家的称号。
1.清代科举,童生经县﹑府﹑院三级考试合格成秀才,府考时取中前十名者被列为堂号。 2.旧时一户人家的称号。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依古代的行政区域,以表明姓氏发源的称号。如:「太原堂」、「扶风堂」等。也称为「堂名」。
《堂号》是古代中国的一种文化现象,是指家族或者宗族为了铭记本家族的先祖名言、家训或家族历史,而自创的一个用以象征家族精神和传承的称号。这种称号通常简洁有力,字数较少,但寓意深远,常用于牌匾上,悬挂在堂屋正中。它不仅体现了家族文化的精神内涵,也是对后人的一种精神激励。
详细解释:
- 起源:《堂号》起源于古代中国的宗法社会结构之中。
- 功能与意义:除了用作家族标识之外,《堂号》还承载着教育后代、强化家族凝聚力的功能。它常包含着祖训或者名言警句,以激励后代勤奋努力、忠孝两全。
- 形式特点:通常使用汉字,语言精炼,易于铭记和传诵。
五个造句:
- 李家的堂号是“耕读传家”,提醒子孙们要重视农业生产和读书学习。
- 在张氏宗祠正厅悬挂着一个醒目的堂号——“忠厚传家久”,以此来勉励家族成员保持忠诚和朴实的价值观。
- 王家以“勤俭持家”作为其堂号,强调了勤劳节俭的生活态度对于家族繁荣的重要意义。
- 陈氏宗族的堂号是“敬德保民”,意在告诫后代要尊敬道德、关注民生疾苦。
- 郭氏家族悬挂着一个堂号——“勤敏立身”,旨在激励家族成员努力工作,勤奋进取。
这些例子通过《堂号》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家庭伦理、家风传承的一面。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