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舅的拼音、解释、组词

外舅的简介:

wài jiù
1.岳父。

  • 修订版
  • AI解释

1. 称谓。称妻子的父亲,即岳父。《尔雅.释亲》:「妻之父为外舅。」《宋史.卷三○六.谢泌传》:「顷之,魏羽为使,即泌之外舅,以亲嫌,改度支副使。」

外舅》是汉语中的一个词汇,主要用来指代“岳父”,即自己的妻子的父亲。在古代,“舅”特指的是母亲的兄弟,而岳父则专称为“外舅”。这个词通常用于表达一种尊重和礼貌的态度。

详细解释

  • 构成与含义:“外舅”由两个字组成。“外”在这里意为“外亲”,即非直系血亲;“舅”则是指舅舅。所以“外舅”是指妻子的父亲,即岳父。
  • 使用场合:在古代文献或传统语境中较为常用,在现代汉语中较少见,更多时候直接称“岳父”。

造句

  1. 我今天去拜访了外舅,他年纪虽大但精神矍铄。
  2. 外舅在乡下的别墅里养了很多花鸟鱼虫,很让人羡慕。
  3. 每逢佳节,我们全家都会一起去拜望外舅
  4. 虽然外舅不在身边,但我通过电话时常与他交流感情。
  5. 在传统的婚礼习俗中,新娘会向外舅行礼以示尊敬。

分词解释

wài

1 与“内”、“里”相对:~边。~因。里应(yìng )~合。~行(háng )。2 不是自己这方面的:~国。~路(同“外地”)。~族。~省。~星人。3 指“外国”:~域。~宾。~商。4 称母亲、姐妹或女儿方面的亲戚:~公。~婆。~甥。5 称岳父母:~父。~姑(岳母)。6 称丈夫:~子(亦指非婚生之子)。7 关系疏远的:~人。8 对正式的而言,指非正式的:~号(绰号)。~史(指正史以外的野史、杂史和以叙述人物为主的旧小说)。~传(zhuàn )。9 传统戏剧角色名:~旦。~末。~净。

jiù

1 母亲的弟兄:~~。~父。~母。2 妻的弟兄:妻~。3 古代称丈夫的父亲:~姑(公婆)。“昔者吾~死于虎”。4 古代帝王称异姓大邦诸侯为“伯舅”,异姓小邦诸侯为“叔舅”。诸侯亦称异姓大夫为“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