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感的拼音、解释、组词

预感的简介:

yù gǎn
1.事先感觉。 2.事先的感觉。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知道有事将要发生的感觉。【例】我有不祥的预感,他可能出事了。

1. 预料事情要发生的感觉。如:「我有不祥的预感,他可能会出事。」也作「豫感」。

《预感》一词源于汉语,其含义丰富。在一般意义上,“预感”指的是人们对于未来事件或情况的一种非理性的、直觉上的感知和预测,通常基于个人的经验、感觉或者某种潜意识中的暗示。

详细解释

  1. 定义:预感是一种主观的先知能力,不依赖于逻辑分析或理性推理,往往来源于个体的情感、直觉或生活经验。
  2. 来源与产生
  3. 可能源于个人对过去相似经历的记忆联想;
  4. 可能源于某种环境因素或身体上的感觉变化;
  5. 有时也可能被视为一种超自然现象的体验。
  6. 心理作用:预感往往会给人们带来一定的心理暗示,影响个体的行为和情绪反应。

造句

  1. 晚上睡觉前,小李总能感觉到明天会是个好日子,这种预感让他充满期待。
  2. 老王在旅行中突然有一种预感,觉得会有意外发生,于是提前做好了应对准备。
  3. 小红一直对这次面试有不好的预感,她紧张地反复练习着每一个环节的口语表达。
  4. 临近比赛时,小明常常会感觉到一种强烈的预感,这种感觉有时能帮助他提高专注力。
  5. 在团队项目中,小李经常能够准确预感到合作伙伴接下来的动作,这使得他的预测总能得到验证。

通过这些造句可以更直观地理解“预感”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及其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分词解释

1 事前:~习。~计。~见。~先。~言。~科。~测。~料。~祝。~知。~谋。~感。~算。2 参与:干~。参~。

gǎn

1 觉出:~触。~觉。~性。~知(客观事物通过感觉器官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官。2 使在意识、情绪上起反应;因受刺激而引起的心理上的变化:~动。~想。反~。好~。情~。敏~。~染。~召。~慨。~喟。~叹。自豪~。~人肺腑。百~交集。3 对人家的好意表示谢意:~谢。~恩。~激。~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