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卖的拼音、解释、组词

公卖的简介:

gōng mài
1.旧时以官设部门售卖某种物品。如烟酒公卖﹑食盐公卖等。 2.旧时依据法律规定﹐以投标﹑拍卖等方法进行的强制售卖。其公卖物谓之公卖品。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政府依法令规定设局制造售卖物品。【例】烟酒公卖

1. 依法律的规定,以投标、拍卖等方式整批售卖物品。

2. 依法令规定由政府设局制造售卖物品。如:「烟酒公卖」。

公卖》一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但从其构成来看,“公”有公共、公开之意,“卖”是售卖或交易的意思。结合上下文和历史背景可以推测,《公卖》可能指的是某些特定商品由政府统一管理销售的行为,这种现象在中国近代历史上较为显著。

详细解释:

  • 历史背景:在清末民初以及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计划经济时期,“公卖”是指政府为了控制市场、防止走私和保障国计民生而实行的一种特许经营制度。例如,烟草等商品会由专门机构统一采购并公开出售。
  • 含义:“公卖”强调的是政府对特定商品销售权的垄断或严格管理。

造句:

  1. 在民国时期,烟草实行公卖制度,所有商家都必须从指定的国营商店进货,然后进行零售。
  2. 这种公卖模式在当时不仅保证了国家财政收入,还有效遏制了假冒伪劣商品的泛滥。
  3. 对于一些特殊物资如食盐、火柴等,在解放初期也采取过公卖办法,以确保供应稳定和价格合理。
  4. 公卖局的存在反映了政府对于某些重要商品市场进行直接管理的决心。
  5.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公卖”制度逐渐被取消或转型为其他形式的市场监管模式。

需要注意的是,《公卖》作为一个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并不是标准用语,上述解释和造句是基于对“公卖”概念的理解构建的。

分词解释

gōng

1 正直无私,为大家利益:~正。~心。大~无私。2 共同的,大家承认的:~理。~式。~海。~制。3 国家,社会,大众:~共。~安(社会整体的治安)。~众。~民。~论(公众的评论)。4 让大家知道:~开。~报。~然。5 封建制度最高爵位:三~(中国周代指“太师”、“太傅”、“太保”;西汉指“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子。~主。6 敬辞,尊称男子:海~。包~。诸~(各位)。7 雄性的:~母。~畜。8 对长辈和年老人的称呼:~~。外~(外祖父)。9 姓。

mài

1 拿东西换钱,与“买”相对:~菜。~身。买~。~方。~狗皮膏药(喻说得好听,实际上是骗人)。2 叛卖,出卖国家、民族或别人的利益:~友,~国求荣。~身投靠。3 尽量使出力气:~力。~命。~劲儿。4 显示自己,表现自己:~弄。~乖。倚老~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