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君的拼音、解释、组词

明君的简介:

míng jūn
1.贤明的君主。 2.舞名。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贤能英明的君王。《文选.曹植.上责躬应诏诗表》:「舍罪责功者,明君之举也。」《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夫百姓不能自治,故立君以治之;明加不能治,则为臣以佐之。」

2. 汉元帝宫人王嫱。参见「王嫱」条。《文选.石崇.王明君词序》:「王明君者,本是王昭君,以触文帝(司马昭)讳,改焉。」《文选.潘岳.笙赋》:「子乔轻举、明君怀归。」

明君》是一个用来形容统治者或领导者行为、品质的高度评价性词汇。"明"字在此语境下,不仅指明智、英明的意思,还包含了光明正大、明白事理等含义;而“君”则是对最高贵人物的尊称。合起来,“明君”通常是指那些政治清明、德才兼备、能为国家带来和平与繁荣的领导者。

详细解释:

  • 政治素养高明君会制定出符合社会长远发展的政策,注重法治和公平。
  • 道德高尚:不仅自身行为端正,还能引导整个国家走向正直的道路。
  • 善于用人:能够识别人才,并且愿意听取不同意见,包容不同的观点。
  • 关心民生:重视百姓的福祉,关注民间疾苦,致力于改善人民生活条件。
  • 维护正义:在治理过程中,明君会确保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正处理各种纠纷。

造句:

  1. 古代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明君,如唐太宗、汉武帝等。
  2. 如果每一个领导者都能做到像《孙子兵法》中所描述的那样成为一个“明君”,那么世界将变得更加和平稳定。
  3. 在现代社会中,一个企业如果能够拥有一位明智且公正的领导者,无疑会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
  4. 通过历史书籍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到历代的明君是如何改善国家治理和促进社会发展的。
  5. 虽然现代民主制度下很难找到完全符合传统意义上的“明君”,但那些致力于公共利益、能够倾听民意的政治家们仍然值得我们尊敬。

分词解释

míng

1 亮,与“暗”相对:~亮。~媚。~净。~鉴(➊明镜;➋指可为借鉴的明显的前例;➌明察)。~灭。~眸。~艳。~星。~珠暗投(喻怀才不遇或好人失足参加坏团伙,亦泛指珍贵的东西得不到赏识)。2 清楚:~白。~显。~晰。~了。~确。~朗。3 懂得,了解:~哲保身。不~事理。深~大义。4 公开,不隐蔽:~说。~讲。~处。5 能够看清事物:~察秋毫。耳聪目~。眼~手快。6 睿智:英~。贤~。~君。7 视觉,眼力:失~。8 神灵,泛指祭神供神之物:~器(殉葬用的器物,亦作“冥器”)。9 次(专指日或年):~日。~年。10 中国朝代名:~代。11 姓。

jūn

1 封建时代指帝王、诸侯等:~主。~子(a.旧指贵族、统治者及其代言人;b.指品行好的人,如“正人~~”)。~王。~上。国~。~权。~临。~侧。2 古代的封号:商~。平原~。信陵~。长安~。3 对对方的尊称:张~。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