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制的拼音、解释、组词

中制的简介:

zhōnɡ zhì
1.中等规格。 2.合乎中庸之道的典章﹑制度。 3.谓从中干预。

  • AI解释

在现代汉语中,并没有直接以“中制”为名称或用法的固定词汇,因此可能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具体理解。然而,“中制”可以拆解为“中”和“制”,分别代表“中间”或“中心”以及“制度、法则”的意思。

解释

  1. 中间/中心:指的是处于一个范围或者系统中的核心位置。
  2. 制度、法则:是按照一定规范、程序制定的规则,用于管理和调整社会、组织等行为方式。

结合这两个部分,“中制”在某些语境下可能是指一种基于“中间”或“中心”原则来建立的体制或者是某种平衡调节机制。不过,在正式文本和常用词汇中,并没有这个特定术语。

造句

  1. 在城市规划中,应当注重均衡发展,既不能忽视郊区建设,也不能偏重市中心的发展,应该采取一种中制的方法。
  2. 中制原则在国际外交中非常重要,它要求各方尽量找到共同点进行合作而非零和博弈。
  3. 面对企业的管理问题,我们应该引入一些合理的中制机制来调整决策者与执行者的利益关系。
  4. 为了保证公正合理,法院应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法律条款,而不是固守于一种僵化的中制模式。
  5. 在教学改革中,我们既要考虑到当前教育体系的现状,也要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采取一种富有弹性的中制策略。

请注意,“中制”并非一个常见或标准词汇,上述解释和造句为基于“中”和“制”的含义进行的一种解读与延伸使用。

分词解释

zhōng,zhòng

1 和四方、上下或两端距离同等的地位:~心。当(dàng)~。~原。~华。2 在一定范围内,里面:暗~。房~。~饱。3 性质或等级在两端之间的:~辍(中途停止进行)。~等。~流砥柱。4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在研究~。5 特指“中国”:~式。~文。6 适于,合于:~看。

zhì

1 规定:因地~宜。~定。~式。~宪。2 限定,约束,管束:~止。~裁。专~。~约。抵~。节~。~动。~海权。3 法规,制度:民主集中~。公有~。4 造,作:~造。~做。~品。~图。~革。~版。如法炮(páo )~。5 依照规定的标准做的:~钱(中国明、清两代称本朝的铜钱)。~服。6 古代帝王的命令:~诰。7 古代父母死亡守丧;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