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道的拼音、解释、组词
吏道的简介:
lì dào
1.作官的道路。 2.为政之道。
1.作官的道路。 2.为政之道。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官吏处理政务之道。《文选.张华.答何劭诗二首之一》:「吏道何其迫,窘然坐自拘。」《旧唐书.卷九八.卢怀慎传》:「怀慎自以为吏道不及崇,每事皆推让之。」
2. 古代韩国由汉字组成的一套音节符号。参见「吏读」条。
《吏道》一词,源自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指的是官吏(即行政官员)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在中国古代,对于“吏”这一身份有着极高的期望与要求,不仅强调其政治、法律知识的掌握,更注重其品德修养、处理事务的能力以及对民众的态度。
解释:
- 吏道:指的是官吏在执行公务时应遵循的原则和行为规范。它涵盖了诸如公正无私、廉洁奉公、勤政爱民等多个方面。
- 该词强调的是行政官员的道德操守和社会责任感,是古代中国对于理想官僚形象的一种描述。
造句示例:
- 在古代社会中,“吏道”被看作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平的重要手段,官员们必须严格遵守这些原则来治理国家。
- 古人讲究“吏道”,认为一个优秀的行政官员应当不仅要有高超的管理能力,还应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这样才能赢得百姓的信任和支持。
- 今天虽然时代变迁,但古代提倡的“吏道”精神依然值得我们借鉴,在现代社会中同样需要有高素质、高品德的公职人员来服务公众。
- 正是有了这样的理念——“吏道”,中国古代才能涌现出许多清正廉洁的好官,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吏道”的核心价值都在于要求行政官员能够公正执法、为民服务,并以此树立良好的公共形象和公信力。
分词解释
吏
lì
1 旧时代的大小官员:~治。官~。2 旧指小公务员:~员。胥~(地方官府中办理文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