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外人的拼音、解释、组词
方外人的简介:
fāng wài rén
方外:世外。指言行超脱于世俗礼教之外的人。后指僧道等出家人。
方外:世外。指言行超脱于世俗礼教之外的人。后指僧道等出家人。
- 修订版
- AI解释
1. 称僧道等出家人。《老残游记》第一九回:「你究竟是方外人,岂有个才明保了的就撤省的道理呢?天下督抚谁不护短?这官保已经是难得的了。」也作「方外之士」、「方外之人」。
《方外人》这个词是古代汉语中常用的词汇,主要用来形容那些超脱于世俗之外的人。其核心含义是指那些不受社会常规、礼法等约束,行事往往显得特立独行之人。
详细解释
- 出处与背景:这个词源自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和文学作品,特别是在道家文化中有着较为广泛的运用。
- 字义解析:
- “方”在这里指的是“常规、法则”,也可以理解为社会规范或礼法。
- “外人”则指那些不遵循这些规则的人。
- 核心含义:在古代,方外人通常是指道士、隐士或者一些修行者,他们生活于社会之外,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造句
- 自古以来,方外之人总能洞悉世间万象,超脱尘世纷扰。
- 他是个真正的方外人,他的行为往往让人难以理解,但又不得不佩服其独特的见解。
-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也需要一些方外人的存在,以提醒我们保持内心的纯真与自由。
- 那些方外之人追求的是一种精神上的超脱,是对世俗生活的一种超越和否定。
- 这位方外人虽然行事怪异,但他的思想却异常深刻,常常给人带来新的启示。
通过这几个造句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方外人》这个词所蕴含的意义与情感色彩。
分词解释
方
fāng
1 四个角都是90度直角的四边形或六个面都是方形的立体;正~形.长~形2 数学上指某数自乘的积:~根。平~。开~。3 人的品行端正:~正。~直。4 一边或一面:~向。~面。5 地区,地域:地~。~志。~言。~物。~圆。~隅(边疆)。~舆(指领域,亦指大地)。6 办法,做法,技巧:~式。~法。教导有~。贻笑大~。7 种,类:变幻无~。仪态万~。8 为治疗某种疾病而组合起来的若干种药物的名称、剂量和用法:药~。9 违背:~命。10 正在,正当:~今盛世。~兴未艾。11 才,刚刚:~才。如梦~醒。12 量词,多指一立方米:土石~。13 量词,用于方形的东西:几~石章。14 姓。
外
wài
1 与“内”、“里”相对:~边。~因。里应(yìng )~合。~行(háng )。2 不是自己这方面的:~国。~路(同“外地”)。~族。~省。~星人。3 指“外国”:~域。~宾。~商。4 称母亲、姐妹或女儿方面的亲戚:~公。~婆。~甥。5 称岳父母:~父。~姑(岳母)。6 称丈夫:~子(亦指非婚生之子)。7 关系疏远的:~人。8 对正式的而言,指非正式的:~号(绰号)。~史(指正史以外的野史、杂史和以叙述人物为主的旧小说)。~传(zhuàn )。9 传统戏剧角色名:~旦。~末。~净。
人
rén
1 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类。2 别人,他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待~热诚。3 人的品质、性情、名誉:丢~,文如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