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鉴的拼音、解释、组词

民鉴的简介:

mín jiàn
1.见"民监"。

  • AI解释

词汇《民鉴》并非一个标准或常用的汉语词汇,通常情况下并没有确切的意义。可能是因为它是某个特定语境、文学作品或者古文中的专有名词,或者是“民意”、“明鉴”的误写或谐音转写而来。为了准确提供解释和造句,我们需要进一步确认其含义。

但基于字面理解,“民鉴”可以被拆解为“民众”与“借鉴”。由此推测,它可以指代从民间收集的意见、建议或是从中得到的启发。下面根据这一推测提供五个可能的造句:

  1. 为了更好地改进工作方法,公司领导决定广泛征求员工意见作为民鉴
  2. 在决策过程中,政府机关参考了民鉴以确保政策更加贴近民众需求。
  3. 经过深入研究当地社区的情况,研究员得出了一份宝贵的民鉴报告。
  4. 管理者通过定期举行座谈会收集员工的反馈和建议,以此为重要民鉴
  5. 公众参与决策不仅能够提供宝贵民鉴,还能增强社会公众对政策的信任度。

若《民鉴》确有特定语境或历史背景,请提供更多相关信息以便给出更准确的答案。

分词解释

mín

1 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人~。~主。~国。~法。公~(在一国内有国籍,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国~(具有国籍的人)。2 指人或人群:居~。~族。3 劳动大众的,非官方的:~间。~歌。~谚。~风。~情。4 某族的人:汉~。回~。5 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农~。渔~。6 非军事的:~品。~航。7 同“苠”。

jiàn

1 镜子。2 照:光可~人。3 观察,审察:~别。~定。~赏。~于(看到,觉察到)。台~(书信用语,表示请人看信。亦作“惠鉴”、“钧鉴”)。~往知来。4 可以使人警惕或引为教训的事情:借~。~戒。前车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