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卧不宁的拼音、解释、组词

坐卧不宁的简介:

zuò wò bù níng
坐着躺着都不安宁。常形容心绪烦乱。

  • 成语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义参「坐立不安」。见「坐立不安」条。

2. 此处所列为「坐立不安」之典源,提供参考。 ※《周书.卷四七.艺术列传.姚僧垣》大将军、襄乐公贺兰隆先有气疾,加以水肿1>,喘息奔急2>,坐卧不安。或有劝其服决命大散者,其家疑未能决,乃问僧垣。僧垣曰:「意谓此患不与大散相当。若欲自服,不烦赐问。」因而委去。其子殷勤拜请曰:「多时抑屈,今日始来。竟不可治,意实未尽。」僧垣知其可差,即为处方,劝使急服,便即气通。更服一剂,诸患悉愈。 〔注解〕 (1) 水肿:因液体在身体的细胞组织中发生异常的积聚现象,而引起全身或局部的肿胀症状。通常发生于心脏病、肾脏病患者。 (2) 喘息奔急:呼吸急促。

3. 此处所列为「坐立不安」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坐立不安」指是一个人情绪不安,坐也不是,站也不是。这个成语可能出自于北周姚僧垣的故事。姚僧垣精通医术。大将军、襄乐公贺兰隆原先就有气喘的疾病,加上身体水肿,导致呼吸急促,以致焦急、烦躁,心神不宁,坐卧不安。有人劝他服用决命大散,可是他的家人犹豫不决,于是去请教僧垣。僧垣不赞成服用决命大散,并直言如果想自行服用,就不要来问。说完就想弃之而去。但是在贺兰隆的儿子再三恳求,僧垣开了处方,贺兰隆服用两剂,病就全好了。后来「坐立不安」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焦急、烦躁,心神不宁的样子。出现「坐立不安」的书证如《三国演义.第二六回》:「(关)公退,寻思去计,坐立不安。」

1. 形容焦急、烦躁,心神不定的样子。【例】他车祸住院,他的父母担心得坐卧不宁。

1. 形容焦急、烦躁,心神不定的样子。如:「他车祸住院,他的父母担心得坐卧不宁。」

词语解释

坐卧不宁:形容人因心情烦躁或不安而无法安顿下来,无论是坐着还是躺着都无法感到舒适。这个成语常用来描述由于焦虑、紧张或其他情绪波动导致的精神高度紧张和身体上的不适状态。

造句示例

  1. 她一想到即将到来的考试就坐卧不宁,连晚饭都吃不下。
  2. 自从搬进新家以来,他总是感到坐卧不宁,晚上睡不好觉。
  3. 小明被父母责备后,这几天心里十分不安,经常坐卧不宁。
  4. 工作上的压力使李经理常常觉得坐卧不宁,身体和精神都处于紧绷状态。
  5. **自从得知自己中奖的消息以来,他整个人都坐卧不宁的,无法好好休息。

这些句子展示了“坐卧不宁”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个成语所表达的意思及其使用场景。

分词解释

zuò

1 古人双膝跪地,把臀部靠在脚后跟上,这是其本义,后泛指以臀部着物而止息:席地而~。~待。~垫。~骨。~化(佛教指和尚盘膝坐着死去)。~禅。~功。~骑。2 乘,搭:~车。~船。3 坚守,引申为常驻,不动:“楚人~其北门,而覆诸山下”。~庄。4 建筑物的位置或背对着某一方向:~落。~北朝南。5 把锅、壶等放在火上:~锅。6 物体向后施压力:房顶往后~。7 介词,因,由于,为着:“停车~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8 副词(①空,徒然,如“胡为~自苦,吞悲仍抚膺”;②无故,自然而然,如“如若此,则盐必~长十倍”;③遂,即将,如“寒英~销落,何用慰远客”;④深,如“感此伤妾心,~愁红颜老”;⑤正,恰好,如“西村渡口人烟晚,~见渔舟两两归”)。9 定罪:连~。反~。~赃(犯贪赃罪)。10 瓜果等植物结实:~瓜。~果。11 同“ 座 ”。

1 睡倒,躺或趴:~倒。~铺。~室。~底(埋伏下来做内应,如“~~传中”)。~槽。~龙(喻隐居或尚未露头角的杰出人才)。~薪尝胆(形容刻苦自励,志图恢复)。藏龙~虎(喻潜藏着人才)。2 把去壳的鸡蛋放到开水里煮:~个鸡子儿。

bù,fǒu

1 副词。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

níng,nìng,zhù

1 平安,安定:~静。~谧。息事~人。2 旧时已嫁的女子或在外子女回家省视父母:~亲。归~。3 中国江苏省南京市的别称。沪~铁路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