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正典刑的拼音、解释、组词
明正典刑的简介:
míng zhèng diǎn xíng
明:表明;正:治罪;典刑:法律。依照法律处以极刑。旧时多用于处决犯人的公文或布告中。
明:表明;正:治罪;典刑:法律。依照法律处以极刑。旧时多用于处决犯人的公文或布告中。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正,治罪。明正典刑指依照法律公开处决。宋˙王楙˙野客丛谈˙卷十˙宣帝待霍氏:使显等稍自悛改,则霍氏富贵,将来未艾。奈何悖逆之节,愈益驯嘄,而不容掩匿,苟不明正典刑,天下其谓帝何?其势不得不诛耳。明˙陆采˙明珠记˙第三十四出:故户部尚书租庸使刘震,忘累朝之厚恩,受逆贼之伪命,除将明正典刑外,妻子俱合随坐。
1. 明,表明;正,治罪;典刑,法律。「明正典刑」泛指依照法律公开处刑。传统法中,多见于处决犯人的公文或布告中。宋.王楙《野客丛书.卷一○.宣帝待霍氏》:「使显等稍自悛改,则霍氏富贵,将来未艾。奈何悖逆之节,愈益驯嘄,而不容掩匿,苟不明正典刑,天下其谓帝何?其势不得不诛耳。」明.陆采《明珠记》第三四折:「故户部尚书租庸使刘震,忘累朝之厚恩,受逆贼之伪命,除将明正典刑外,妻子俱合随坐。」
词语解析
明正典刑:
- 明(míng):明确,清楚。
- 正(zhēng),在此处有两层含义:
- 可以理解为“正义”,即按照公正的原则来处理事情;
- 还可以指“制定、执行”法律和刑罚的过程或结果。
- 典(diǎn):标准,规范。
- 刑(xíng):指刑法、惩罚。
综合起来,“明正典刑”的意思是指按照明确的标准和公正的原则对犯罪行为进行严惩,并依法定罪量刑,以示正义之威。这个成语多用于形容法律制度严格公正地执行,维护社会的公平与秩序。
造句
- 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对于犯罪分子必须做到明正典刑,才能起到震慑作用。
- 政府应加强法律教育,使民众认识到:犯法必究,明正典刑,绝无例外。
- 在反腐斗争中,我们不仅要查处违纪违法行为,更要做到明正典刑,确保公正执法。
- 为了维护社会正义,对于那些严重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应该采取更加严格的处罚措施,做到明正典刑。
- 司法部门必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坚决做到明正典刑,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进行审判。
这些句子不仅展示了“明正典刑”的含义及其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还强调了法治精神和公正执法的重要性。
分词解释
明
míng
1 亮,与“暗”相对:~亮。~媚。~净。~鉴(➊明镜;➋指可为借鉴的明显的前例;➌明察)。~灭。~眸。~艳。~星。~珠暗投(喻怀才不遇或好人失足参加坏团伙,亦泛指珍贵的东西得不到赏识)。2 清楚:~白。~显。~晰。~了。~确。~朗。3 懂得,了解:~哲保身。不~事理。深~大义。4 公开,不隐蔽:~说。~讲。~处。5 能够看清事物:~察秋毫。耳聪目~。眼~手快。6 睿智:英~。贤~。~君。7 视觉,眼力:失~。8 神灵,泛指祭神供神之物:~器(殉葬用的器物,亦作“冥器”)。9 次(专指日或年):~日。~年。10 中国朝代名:~代。11 姓。
典
diǎn
1 可以作为标准的书籍:~籍。字~。词~。经~。引经据~。2 标准,法则:~章。~制。~故( ➊ 典制和掌故; ➋ 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范。~雅。~礼。~型。3 指典礼:盛~。大~。4 主持,主管:~试(主持科举考试之事)。~狱。5 活买活卖,到期可以赎:~卖。~押。~契。6 姓。
刑
xíng
1 对犯罪的处罚:~罚。~法。~律。~事。执~。服~。2 特指对犯人的体罚:~讯。受~。~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