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拼音、解释、组词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简介:

sū/sù dé hù bù qīn fàn tiáo/tiāo yuē/yāo
1939年8月苏联和德国签订的条约。条约规定,任何一方不参加直接或间接反对另一方的国家集团。签约后不久,德国即进攻波兰,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条约,进攻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 AI解释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正式名称为《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与德意志第三帝国关于友好、互助及互相保证边界条约》(俄语:Советско-германский договор дружбы,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а и взаимопомощи,英语:Treaty of Non-Aggression between the Soviet Union and Germany),于1939年8月23日在莫斯科签订。这项条约是纳粹德国和苏联之间的一项秘密协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前夕,旨在避免战争并确保各自的领土不受侵犯。

该条约分为四个部分,但最引人注目的是其中的秘密附加条款,该条款规定了在欧洲发生冲突时双方的战略合作计划。根据此秘密条款,波兰被划分为两个国家的占领区:苏联占据了其东部大部分地区,而德国则控制了西部地区。这一安排为希特勒入侵波兰提供了便利,并最终导致了二战的爆发。

造句

  1. 历史学家们对《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秘密条款仍然感到震惊,因为它直接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和纳粹德国之间的早期合作。
  2. 虽然《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最初是为了避免直接冲突而签订的,但它最终成为点燃欧洲战火的火种之一。
  3. 一些历史学家认为,《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希特勒能够发动战争的一个关键因素,因为它为德国提供了波兰东部的安全保障。
  4.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使得苏联得以在欧洲保持战略平衡,同时避免了与纳粹德国的直接对抗。
  5. 尽管《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表面上看起来是和平共处的象征,但其秘密条款揭示了背后复杂的政治和军事策略。

分词解释

sū,sù

1 植物名(“紫苏”或“白苏”的种子,称“苏子”)。2 指须头下垂物:流~。3 昏迷中醒过来:~生。~醒。死而复~。4 缓解,解除:以~其困。5 特指“江苏省”、“苏州市”:~剧。~绣(苏州的刺绣)。6 前“苏联”的简称。中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把当时的工农民主政权组织称为“苏维埃”;把当时的根据地称为“苏区”。7 姓。8 见“ 噜 ”字“噜苏”。

1 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品行,品质:美~。品~。公~。~行。道~。~性。~育(以一定的社会要求,进行思想的、政治的和道德的教育)。~才兼备。度~量力。~高望重。2 心意,信念:一心一~。3 恩惠:~施。~泽(德化和恩惠)。~惠。感恩戴~。4 姓。

1 副詞。彼此:~相。~助。~利。~生。

bù,fǒu

1 副词。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

qīn

1 (敌人)进入境内,(外来的或有害的事物)进入内部:~害。~吞。~略。~染。~蚀。2 渐近:~晨。~晓。~早(破晓,天刚亮)。3 古代称荒年:五谷不生,谓之大~。

fàn

1 抵触,违反:~规。~法。~罪。~颜(旧时指冒犯君王或尊长的威严)。~讳。2 违反法律的人,有罪的人:~人。罪~。3 侵害,进攻:侵~。秋毫无~。4 触发,发作:~病。~愁。~疑。5 做错事情:~错误。

tiáo,tiāo

1 植物的细长枝:枝~。柳~儿。荆~。2 泛称条形的东西:~子。面~儿。便(biàn)~儿。金~。铁~。3 细长的形状:~形。~纹。~案。~几(jī)。~凳。~幅(直挂的长条字画)。苗~。身~。4 项目,分项目的:~例。~令。~文。~陈(a.分条叙述;b.旧时向上级分条陈述的文件)。5 层次,秩序:~理。~贯。有~不紊。6 量词。

yuē,yāo

1 绳子。2 拘束,限制:~束。~法。制~。~定俗成。3 共同议定的要遵守的条款:立~。条~。契~。4 事先说定:~见。~会。5 邀请:~请。~集。6 节俭:节~。俭~。7 简要,简单:由博返~。简~。8 大略:~计。~莫。~略。9 算术上指用公因数去除分子和分母使分数简化:~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