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朔(gù-)的拼音、解释、组词
告朔(gù-)的简介:
gào shuò
1.周代制度,天子于每年季冬把第二年的历书颁发给诸侯,叫"告朔"。 2.指诸侯于每月朔日(阴历初一)行告庙听政之礼。 3.泛指于朔日祭祀鬼神。 4.见"告朔饩羊"。
1.周代制度,天子于每年季冬把第二年的历书颁发给诸侯,叫"告朔"。 2.指诸侯于每月朔日(阴历初一)行告庙听政之礼。 3.泛指于朔日祭祀鬼神。 4.见"告朔饩羊"。
- AI解释
《告朔(gù shuò)》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传统祭祀仪式,特指诸侯在每月初一(即新月时分),向先祖或天神报告上个月的狩猎情况和本月的规划。这一习俗起源于周朝,体现了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与遵循,并且通过这种方式来祈求丰年和平安。
详细解释:
- 告朔源自古代祭祀仪式中的一个环节,“朔”指的是农历每月初一,即新月出现的日子。“告”则是报告的意思。在这一天,诸侯需要向祖先或神明报告上一个月的狩猎情况,并且预告下个月的打猎计划和安排。
- 这种仪式不仅是一种礼仪形式,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自然规律的尊重以及通过集体活动来加强贵族之间的联系与合作。
造句:
- 在古代周朝时期,诸侯每年都会举行几次重要典礼,其中告朔是不可忽视的一项传统习俗。
- 告朔不仅是一场祭祀仪式,更是诸侯之间相互交流信息、增进了解的重要途径。
- 古代的“告朔”仪式,象征着对自然法则及先祖恩德的尊敬和服从。
- 孔子曾说:“祭如在,祭神如神在”,这句话也可以用来形容诸侯在告朔时的心态与态度。
- 尽管随着时代变迁,许多传统习俗已经消失,但告朔的精神——即对自然规律、祖先智慧以及国家责任的尊重和遵守,在今天仍有其现实意义。
请注意,“告朔”虽是一个传统的概念性词语,但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使用,上述造句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词汇。
分词解释
告
gào
1 说给别人,通知:~谕。~知。~诫。~诉。报~。劝~。奔走相~。2 向行政司法机关检举、控诉:~发。~状。控~。3 表明,请求:~老。~急。自~奋勇。4 宣布或表示某种情况出现:~成。~竭(宣布某种东西用尽)。~罄(现指财物用尽或货物等售完)。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