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证的拼音、解释、组词

辞证的简介:

cí zhèng
1.犹口供。

  • AI解释

辞证》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是一个标准词汇,但我们可以根据“辞”和“证”两个字来推测其含义。在这里,“辞”指的是言辞、话语或辩护;“证”则通常指证明、证据。结合两者来看,《辞证》可能是指通过语言来进行的证据表达或者言辞中的证明。

详细解释

  1. 法律语境下的《辞证:在法律实践中,有时会提到“口供作为证据”的概念,即通过当事人的陈述来获得案件事实的信息。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辞证》可以理解为当事人或证人通过言辞提供的证据。

  2. 广义上的解释:更广泛地讲,《辞证》也可以用来形容一种通过言辞表达观点、立场,并且这些言辞本身被视为某种形式的证据或者论据的情境。比如,在学术讨论中,通过阐述自己的观点以及提供相关依据来支持或反驳某个论点。

五个造句

  1. 在法庭上,被告律师提出了一些强有力的《辞证》,证明其当事人无罪。
  2. 她在会议上的发言非常有力量,《辞证》清晰地表达了自己的立场和主张。
  3. 为了赢得这场辩论,双方展开了激烈的《辞证》,试图用更有力的语言说服评委。
  4. 在学术论文中使用《辞证》来支持自己的研究观点是一种常见的写作技巧。
  5. 法官要求所有涉案人员在审讯过程中提供清晰的《辞证》,以协助查明案件真相。

请注意,《辞证》这个词汇并没有广泛的标准定义或用法,以上解释和造句都是基于对“辞”与“证”的结合理解得出的推测性内容。在特定专业领域中使用时,请以该领域的标准术语为准。

分词解释

1 告别:告~。~诀。~行。~世。~别。2 不接受,请求离去:~职。~呈。3 躲避,推托:不~辛苦。~让。~谢。推~。4 解雇:~退。5 同“ 词 ”。6 优美的语言:~藻。修~。7 讲话;告诉:“请~于军”。8 文体的一种:~赋。陶渊明《归去来兮~》。

zhèng

1 用人物、事实来表明或断定:~明。保~。~实。作~。对~。论~。人~。物~。2 凭据,帮助断定事理的东西:~据。凭~。~书。出入~。~章。有诗为~。~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