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公的拼音、解释、组词

辟公的简介:

bì gōng
1.指诸侯。

  • AI解释

辟公》这个词在古代文献中常见,它主要用作敬辞或尊称,尤其指对诸侯、君主等进行尊称。"辟"字在这里有“召见”、“引荐”的意思,而“公”是古代对贵族的称呼。“辟公”因此可以被理解为征召或推荐来的君子或贤士,或者是在尊敬地称呼某个地位较高的官员或贵族。

详细解释:

  • 词源:这个词源于先秦时期,常用于书面语中。
  • 用法:“辟公”的使用强调了一种礼貌和敬意。它体现了说话者对被称者的尊重,并且在古代文献、尤其是礼仪性文件中频繁出现。
  • 含义深化:在更具体的情境下,“辟公”还可以指代受君主征召而来的贤士,或是在某种社会仪式中用以尊称某位贵族。

造句:

  1. 在《诗经》的篇章中写道:“辟公赐我,德音孔昭。”这句话中的“辟公赐我”,意为诸侯们赐予了自己恩惠。
  2. 古代文人往往会在文章开头致以敬辞,如:“昔者辟公与会盟于洛邑……”这里的“辟公”是作者对与会贵族的尊称。
  3. 在一场历史故事中描述:“王下令,命诸辟公来商议国事。”此句中的“辟公”是指被邀请参与决策的重要官员或贵族。
  4. 假设在一篇古代礼仪文献中写道:“唯辟公是礼……”,这句话表达了对所有诸侯的尊敬。
  5. 用于描述一个历史人物时,可以说:“他不仅才智过人,更因其贤能而备受诸辟公推崇。”这里通过“辟公”展现了其社会地位和荣誉。

这些句子展示了“辟公”一词在不同语境下的运用及其所传达的敬意与尊重。

分词解释

bì,pì

1 君主:复~。2 指君主招来,授予官职:~召。~引。~书。~除(征召推举授官)。~举。3 古同“避”,躲,设法躲开。4 古同“睥”,睥睨。

gōng

1 正直无私,为大家利益:~正。~心。大~无私。2 共同的,大家承认的:~理。~式。~海。~制。3 国家,社会,大众:~共。~安(社会整体的治安)。~众。~民。~论(公众的评论)。4 让大家知道:~开。~报。~然。5 封建制度最高爵位:三~(中国周代指“太师”、“太傅”、“太保”;西汉指“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子。~主。6 敬辞,尊称男子:海~。包~。诸~(各位)。7 雄性的:~母。~畜。8 对长辈和年老人的称呼:~~。外~(外祖父)。9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