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时制宜的拼音、解释、组词
遭时制宜的简介:
zāo shí zhì yí
犹言因时制宜。
犹言因时制宜。
- AI解释
词语详解:遭时制宜
出处: 这个成语并不是一个固定的历史典故或俗语,而是从“因时制宜”的意思演变而来。在古代文献中,往往强调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解释: “遭时制宜”原意为根据当时的情况来制定适宜的策略或行为方式。它强调的是适应性、灵活性和适时性的原则。在现代社会语境下,“遭时制宜”可以理解为根据不同的时代背景或具体情境,灵活调整自己的行动或决策。
例句: 1. 在当今快速变化的时代背景下,企业应该做到遭时制宜,不断调整发展战略。 2. 作为一名老师,要面对不同性格的学生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教育引导,这正是遭时制宜的表现。 3. 面对突发疫情,各地政府积极采取措施,正是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的灵活应对,体现了“遭时制宜”。 4. 要在家庭中营造和谐氛围,就需要父母了解孩子的特点并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这也是一种“遭时制宜”的体现。 5. 在工作中遇到难题时,我们需要依据实际问题灵活思考和解决,这就是一种典型的“遭时制宜”。
通过上述解释与例句,我们可以看到,“遭时制宜”强调的是在面对不同情况时采取合适的方法或策略,而不是机械地按照既定规则行事。
分词解释
遭
zāo
1 遇见,碰到(多指不幸或不利的事)。~遇。~难(nàn)。~受。~殃。~灾。~扰(婉辞,指受招待)。2 周,圈:周~。转了一~。3 次:一~生,两~熟。
时
shí
1 一切事物不断发展变化所经历的过程:~间。~不我与。2 较长的时间:~代。古~。3 泛指一段时间:~光。~令。~分。4 现在的,当前的:当~。~下。~务。~宜。5 常常:~常。学而~习之。6 一年中的一季:~序。四~如春。7 旧时的记时单位,一昼夜十二分之一为一“时辰”,深夜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为“子时”,中午十一点至一点为“午时”。8 现在的记时单位,一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钟。~差(chā)。9 某一时刻:按~上班。10 不定时,有时候:~而。~阴~晴。11 机会:~机。待~而动。12 姓。
制
zhì
1 规定:因地~宜。~定。~式。~宪。2 限定,约束,管束:~止。~裁。专~。~约。抵~。节~。~动。~海权。3 法规,制度:民主集中~。公有~。4 造,作:~造。~做。~品。~图。~革。~版。如法炮(páo )~。5 依照规定的标准做的:~钱(中国明、清两代称本朝的铜钱)。~服。6 古代帝王的命令:~诰。7 古代父母死亡守丧;守~。
宜
yí
1 适合,适当:~人。~于。合~。权~。适~。相~。2 应该,应当:事不~迟。3 当然,无怪:~其无往而不利也。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