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善罚否的拼音、解释、组词

赏善罚否的简介:

shǎng shàn fá fǒu
指赏赐善人善事,惩罚恶人恶事。同“赏善罚恶”。

  • AI解释

词语详解:赏善罚否

释义: "赏善罚否"是一条成语,来源于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种治国理念。它强调统治者应当对行善的行为给予奖励(赏),并对作恶的行为进行惩罚(罚)。这里的“善”通常指有益于社会、人民或国家的正面行为;“否”则代表负面、有害或者违背道德规范的行为。这一成语反映了儒家思想中关于社会治理的核心原则之一,即通过奖惩机制来引导和维持社会秩序。

出处: 最早记载在《尚书·大禹谟》中:“德莫大于慎罚,福莫盛于赏善。”但“赏善罚否”一词作为完整表述则更常见于后世的典籍与文献之中,反映了儒家思想对于国家治理理念的一种高度概括。

寓意: 该成语强调了公平正义的重要性,在现实生活中体现为对正确行为的认可和激励,以及对错误行为的规范和惩罚。它不仅是古代治国方略中的重要原则,同样适用于现代社会治理、企业文化建设等领域。

造句:

  1. 在企业内部管理中实施“赏善罚否”的原则,可以有效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团队凝聚力。
  2. 为了维护公共秩序和社会和谐,国家应该更加重视“赏善罚否”,对不良行为给予严惩。
  3. 通过合理的激励措施来鼓励员工多做善事,“赏善罚否”将有助于构建一个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
  4. 古代的治国者们往往认为,“赏善罚否”的理念能够有效地推动社会进步与繁荣发展。
  5.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当遵循“赏善罚否”,以正面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

分词解释

shǎng

1 指地位高的人或长辈给地位低的人或晚辈财物:~金。~赐。奖~。~罚分明。2 因爱好某种东西而观看:~阅。~析。~花。~月。欣~。鉴~。~心悦目。3 认识到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给予重视:~识。赞~。4 敬辞:~脸。~光。5 姓。6 同“ 尚 ”,尊重。

shàn

1 心地仁爱,品质淳厚:~良。~心。~举。~事。~人。~男信女。慈~。2 好的行为、品质:行~。惩恶扬~。3 高明的,良好的:~策。~本。4 友好,和好:友~。亲~。和~。5 熟悉:面~。6 办好,弄好:~后。7 擅长,长(cháng )于:~辞令。多谋~断。8 赞许:“群臣百姓之所~,则君~之”。9 好好地:~待。~罢甘休。10 容易,易于:~变。~忘。多愁~感。11 姓。

1 处分犯罪、犯错误或违犯某项规则的人:~款。~球。惩~。~不当罪(处罚过严或过宽,与所犯的罪行不相当)。

fǒu,pǐ

1 表示不同意,不认可:~定。2 不,用在表示疑问的词句里:可~?。3 不如此,不是这样,不然:~则。学则正,~则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