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笏的拼音、解释、组词
把笏的简介:
bǎ hù
1.持笏。指做官。
1.持笏。指做官。
- AI解释
《把笏》中的“把”和“笏”两个字需要分开来理解。
- 把(bā):在古代汉语中,“把”可以作为动词,意思是拿着、握着等。也可以用作名词,表示拿、持的意思。
- 笏(hù):笏是古时候官员上朝时用来记事或示意的板子,通常是长方形的木板或者竹制,在古代中国官场文化中极为常见。
结合这两个字,“把笏”一词主要指的是手拿着笏。由于这是一个较具历史意义和专业性的词语,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使用,但在一些古代文学作品、历史剧或戏曲中可能会出现这一词汇。
以下是5个包含“把笏”的造句(为了使句子更加自然流畅,这里创造了一些情境):
- 古装剧中,大臣跪拜皇帝时会把笏轻轻放在膝盖上。
- 想象一下,古代官员在处理政务前总是先把笏整理好,然后从容不迫地上朝参见皇帝。
- 在历史剧的场景布置中,大臣们手执玉笏,表情肃穆地步入宫殿。
- 这幅宫廷壁画生动地描绘了古代文官上朝时把笏、拱手致礼的情景。
- 如果有时间穿越回古代,我希望能亲手体验一下把笏参见皇帝的感觉。
需要注意的是,“把笏”在现代汉语中并非常用词汇,在实际使用时可能会根据具体语境进行适当调整。
分词解释
把
bǎ,bà
1 拿,抓住:~酒(拿着酒杯)。~玩(拿着赏玩)。2 控制,掌握:~握。~舵。3 看守:~守。~门儿。4 自行车、手推车等的手柄:车~。5 可以用手拿的小捆:秫秸~儿。6 专权,一手独揽:~持大权。7 从后托起小孩两腿使之大小便的动作:~尿。8 介词,义为拿,处置,致使:你能~他怎么样。9 量词。10 结盟:拜~子。~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