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经的拼音、解释、组词
疑经的简介:
yí/nǐ jīng
1.有伪托嫌疑的佛教经典。 2.怀疑经旨的传统解说。
1.有伪托嫌疑的佛教经典。 2.怀疑经旨的传统解说。
- AI解释
《疑经》是一个成语,出自《后汉书·郑众传》,原意是指对经典有怀疑和探讨的精神。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在对待古籍或权威学说时,不应盲目迷信而应该持有审慎的态度进行质疑、探索与研究。
详细解释: 1. 含义核心:“疑”在此语境中并非指不信任,而是指怀有疑问的态度;“经”,指的是古代流传下来的重要经典著作。整体来说,《疑经》意味着对经典的学说或理论持有一种审慎的质疑态度,并通过深入的研究去验证其真伪与合理性。 2. 哲学与学术意义:《疑经》提倡的是批判性思维,鼓励学者不拘泥于前人的结论,而是以开放的心态对待学问。它强调了在继承传统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的重要性。
造句示例: 1. 在学习传统文化时,我们应当持有《疑经》的态度,既尊重经典又敢于提出疑问。 2. 作为新时代的学者,我们应该保持对经典的《疑经》精神,在传承与创新中寻找平衡点。 3. 虽然老一辈大师的理论值得尊敬,但我们也需要具备《疑经》的精神去检验这些理论是否依然适用于当前社会。 4. 面对一些根深蒂固的观点,我们应该用《疑经》的态度来审视它们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5. 在进行历史研究时,《疑经》是我们应采取的一种重要方法论——它鼓励我们不轻易接受未经验证的信息。
通过以上解释和造句示例,希望能更全面地理解“疑经”这个成语及其应用范围。
分词解释
疑
yí,nǐ
1 不信,猜度(duó):~惑。~问。~心。~团。~虑。~窦。~点。~端。猜~。怀~。半信半~。2 不能解决的,不能断定的:~案。~难。~义。存~。
经
jīng
1 织布时用梭穿织的竖纱,编织物的纵线,与“纬”相对:~纱。~线。~纶(➊整理过的蚕丝;➋喻政治规划)。2 地理学上指通过南北极与赤道成直角的线(亦作“子午线”):东~。西~。~度。~纬仪。3 作为思想、道德、行为等标准的书,亦称宗教中讲教义的书,或称某一方面事物的专著:诗~。易~。~书。~卷。~文。~义。~传(zhuàn )(儒家经典与注疏的合称)。四书五~。~史子集。黄帝内~。4 治理,管理:~理。~营。~商。~济。~纪。~天纬地。5 通过:~过。~历。~验。~手。~办。~年累月。~久不息。6 禁受:~受。~风雨,见世面。7 常行的,历史不变的:~常。~费。荒诞不~。8 中医指人体内较大的脉络:~脉。~络。9 表示动作的时间而且完成了:已~。曾~。10 缢死,上吊:自~。11 妇女每月一次由阴道排出血液:月~。~血。12 古同“ 京 ”,数目。13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