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义的拼音、解释、组词
六义的简介:
liù/lù yì
诗经学名词。语出《诗·大序》:“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一般认为风、雅、颂是诗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手法。
诗经学名词。语出《诗·大序》:“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一般认为风、雅、颂是诗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手法。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诗经》中的风、雅、颂、赋、比、兴。见〈诗大序〉。大抵说来,风为各国的歌谣、雅是周王畿的歌曲、颂是庙堂祭祀的乐歌,此三种是《诗经》的三种体制;赋是敷陈其事、比是指物譬喻、兴是借物起兴,是诗经的三种表现内容的方法。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明诗》:「自商暨周,雅颂圆备,四始彪炳,六义环深。」
《六义》,又称“诗六义”或“六诗”,是中国古代关于诗歌创作与分类的重要理论。在《周礼·春官宗伯·大师》中提及,具体指代的是风、赋、比、兴、雅、颂这六个方面的内容。
- 风:指的是民歌,即民间流行的歌谣,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人民情感。
- 赋:指直接叙述事物或表达感情的写作手法。如《诗经》中的许多篇章就是通过这种手法来描述现实场景或传达作者的情感。
- 比:是一种比喻的手法,在诗歌中常用以借物喻人、托物言志,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 兴:是指触景生情或借景抒情的创作手法。如看到某种景象引发内心的感受,并以此来寄托情感。
- 雅:分为大雅和小雅,主要收录了贵族阶层的作品,内容较为庄重、严肃,多为祭祀祖先或歌颂王室的作品。
- 颂:主要是用来歌颂神灵或赞美天子的诗歌。
下面通过五个造句来进一步解释:
- “民风淳朴,其风歌也直抒胸臆。” —— 这句话中的“风”指的是《诗经》里的民歌部分,表达了民歌的内容直白且真挚。
- “诗人善于赋物,以直接描绘方式表达心中所想。”—— 这里强调了“赋”,即用直接的手法描写事物或情感。
- “比兴结合,形象生动,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 此句中,“比”与“兴”被合在一起使用,说明通过比喻和借景生情的方法可以使诗歌更加富有表现力。
- “大雅之音,庄严肃穆;小雅则更加贴近生活。”—— 这里分别解释了“大雅”和“小雅”的特点,“雅”中的不同类别反映了不同的创作背景和内容风格。
- “在《诗经》中,颂歌多用于赞美帝王或表达对神灵的敬仰之情。” —— 通过这句话可以了解“颂”类作品的特点及其用途。
分词解释
六
liù,lù
1 数名,五加一(在钞票或单据上常用大写“陆”代):~书(古时分析汉字形、音、义而归纳出来的六种造字法)。~甲。~艺(①古时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艺;②六经)。~欲(佛教名词,指“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人想欲”;泛指人的各种欲望)。~合(“东”、“南”、“西”、“北”、“上”、“下”,用以指天地和宇宙)。~亲(较早是指“父”、“母”、“妻”、“子”、“兄”、“弟”;泛指所有亲属)。~经(六种儒家经典,即《诗》、《书》、《易》、《礼》、《乐》、《春秋》)。~畜(六种家畜,指“猪”、“牛”、“羊”、“马”、“鸡”、“狗”)。~朝(cháo )(“吴”、“东晋”、“宋”、“齐”、“梁”、“陈”,先后建都于建康,即今中国江苏省南京市,后又泛称“南北朝”)。~腑(中医指“胃”、“胆”、“大肠”、“小肠”、“膀胱”、“三焦”)。~言诗。~弦琴。2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5”。
义
yì
1 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正~。~不容辞。~无反顾。仗~直言。2 合乎正义或公益的:~举。~务。~愤。~演。见~勇为。3 情谊:~气。恩~。~重如山。4 意思,人对事物认识到的内容:意~。含~。释~。微言大~。5 指认为亲属的:~父。6 人工制造的(人体的部分):~齿。~肢。7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