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草的拼音、解释、组词

毒草的简介:

dú/dài cǎo
有毒的草,比喻对人民、对社会进步有害的言论和作品。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有毒的草。比喻持反对意见的思想、言论、作品或人。在中共辞汇中,则指一切批评、反对、怀疑马列思想、共产主义,以及毛泽东思想的著作或艺术作品。

毒草》一词在中文中有着较为明确的意义和用法。它通常用来比喻有害、不良或破坏性的思想、言论、行为等,有时也特指那些具有腐蚀性或有害性质的事物或现象。

详细解释

  1. 本意:草本植物的“毒草”是指含有毒素的野生植物,这类植物会对动物(包括人类)造成伤害。
  2. 引申义:在文学、社会学和哲学等领域的语境中,“毒草”多用来比喻那些对人的心灵或行为具有腐蚀性、负面影响力的思想、言论或其他形式的信息。这些“毒草”可能会误导人们的价值观,或者传播错误的观念,从而对个人和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造句

  1. 政治领域:“一些媒体在传播不实信息时扮演了‘毒草’的角色,损害了公众的判断力。”
  2. 教育领域:老师告诉学生要远离“毒草”,不要被不良信息所影响。
  3. 网络环境:“互联网上的谣言和误导信息如同‘毒草’,需要我们每个人来辨别真伪。”
  4. 文化领域:某些落后的传统观念在现代社会中被视为“毒草”,需要进行改造或摒弃。
  5. 环境保护:政府强调要清除河岸边的“毒草”植物,以保护水质和生态环境。

这些句子旨在表达“毒草”一词在不同语境下的应用及其背后所蕴含的意义。

分词解释

dú,dài

1 有害的性质或有害的东西:~气。~性。~饵。~药。~蛇。吸~。贩~。2 害,伤害:~害。~化。~杀。莫予~也(没有谁能危害我,即谁也不能把我怎么样)。3 凶狠,猛烈:~辣。~计。~刑。狠~。恶~。4 恨,以为苦:令人愤~。

cǎo

1 对高等植物中除了树木、庄稼、蔬菜以外的茎干柔软的植物的统称;广义指茎干比较柔软的植物,包括庄稼和蔬菜:青~。野~。茅~。水~。花~。~鞋。~堂(茅草盖的堂屋,旧时文人以此自称山野间的住所,有自谦卑陋的意思)。~原。~坪。~行露宿。~菅人命。2 特指用作燃料、饲料的稻麦之类的茎叶:~料。柴~。稻~。3 粗糙,不细致:~率(shuài )。~鄙(粗野朴陋)。~具(粗劣的食物)。4 汉字的一种书体:~书。~字(亦为旧时谦称自己的别名)。章~(草书的一种,笔画保存了一些隶书的笔势,因其最初用于奏章,故名“章草”)。狂~。~体(❶指汉字草书;❷拼音文字的手写体,有大草、小草之分)。5 打稿子,亦指稿子;引申为初步的,非正式的:~拟。~诏(为皇帝草拟诏书)。6 荒野,原野,引申为在野的、民间的:~野。~莽。~寇。~贼。7 雌性的(用于某些家畜、家禽):~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