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出的拼音、解释、组词

时出的简介:

shí chū
1.谓得其时而出。 2.时常出现。

  • AI解释

词语“时出”在现代汉语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固定词语,通常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它可能被解析为两个部分:“时”,表示时间、时机;“出”,可以指出现、发出或流出等意思。因此,“时出”的含义可以根据上下文推测,大致可解释为在适当的时间或机会出现或者发生。

详细解释:

  • 字面意义:适时地出现。
  • 比喻义:比喻在恰当的时机发挥作用或产生影响。

造句示例:

  1. 在那个关键时刻,他及时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对于项目的顺利进行起到了关键作用。——“他的建议在项目的关键时刻时出,发挥了重要作用。”
  2. 她在公司改革中提出的创新方案,恰逢其时地被采纳并实施了下去,使得团队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她的方案在团队需要创新思维时出,成功提升了工作效率。”
  3. 他平时默默无闻,但在公司面临危机的时候,却能时出智慧,帮助公司渡过难关。——“这位员工平时不出锋芒,在关键时刻却时出智慧,挽救了公司的危局。”
  4. 在这次的项目评估中,她提出的观点恰逢其时地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和讨论,为项目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她的建议在评审会议的关键时刻时出,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5. 这本书里记载了许多古代学者在关键时刻时出的思想和见解,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书中记录了诸多古人恰逢其时地提出的洞见与思想。”

这些句子分别从不同场景展示了“时出”的含义,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分词解释

shí

1 一切事物不断发展变化所经历的过程:~间。~不我与。2 较长的时间:~代。古~。3 泛指一段时间:~光。~令。~分。4 现在的,当前的:当~。~下。~务。~宜。5 常常:~常。学而~习之。6 一年中的一季:~序。四~如春。7 旧时的记时单位,一昼夜十二分之一为一“时辰”,深夜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为“子时”,中午十一点至一点为“午时”。8 现在的记时单位,一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钟。~差(chā)。9 某一时刻:按~上班。10 不定时,有时候:~而。~阴~晴。11 机会:~机。待~而动。12 姓。

chū

1 从里面到外面:~访。初~茅庐。~笼。2 往外拿,支付:~力。~钱。~谋画策。入不敷~。3 离开:~发。~轨。~嫁。4 产生,生长:~产。~品。~人才。5 发生:~事。6 显露:~现。~名。7 超过:~色。~类拔萃(超出同类之上)。8 来到:~席。~勤。9 引文、典故来源于某处:~处(chù)。语~《孟子》。10 显得量多:这米~饭。11 放在动词后,表示趋向或效果:提~问题。12 传(chuán)奇中的一回,戏曲的一个独立剧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