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192-232)的拼音、解释、组词
曹植(192-232)的简介:
cáo zhí (192-232)
三国魏诗人。字子建,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曹操子。封陈王,谥思,世称陈思王。早年因富于才学,曾被曹操宠爱,欲立为太子。及曹丕、曹睿相继为帝,备受猜忌,郁郁而死。所作五言诗善用比兴手法,语言精练而词采华美,对五言诗的发展颇有影响。亦善辞赋、散文。
三国魏诗人。字子建,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曹操子。封陈王,谥思,世称陈思王。早年因富于才学,曾被曹操宠爱,欲立为太子。及曹丕、曹睿相继为帝,备受猜忌,郁郁而死。所作五言诗善用比兴手法,语言精练而词采华美,对五言诗的发展颇有影响。亦善辞赋、散文。
- AI解释
关于“曹植”这一词语,实际上指的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诗人——曹植。他不仅是曹操的儿子,也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父亲曹操和弟弟曹丕并称为“三曹”。曹植才华横溢,在诗歌、辞赋等方面有卓越成就,《洛神赋》《白马篇》等都是他的著名作品。
详细解释: 1. 生平背景: 曹植出生于公元192年,是中国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与父亲曹操、弟弟曹丕一同被后世称为“三曹”。 2. 文学成就: 作为建安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曹植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而著称。他的诗歌语言优美,富有感情,尤其是描绘自然景物时更是细腻传神。《洛神赋》是其代表作之一,展现了他对理想美的追求。 3. 政治生涯: 曹植年轻有为,在政治上也有一定的地位与影响力,但由于性格耿直、不善权术等因素,最终未能在权力中心获得足够的支持。
造句: 1. 三国时期,曹植与他的父亲曹操和弟弟曹丕一起被誉为“三曹”,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 尽管曹植才华横溢,但政治上的坎坷使得他未能实现更大的抱负。 3. 在那个战乱频繁的时代,曹植仍然能够创作出许多令人赞叹的诗歌作品。 4. 《洛神赋》是曹植的代表作之一,文辞优美,表达了作者对理想女性的深情向往。 5. 曹植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其故事也成为后世文艺作品中常见的素材。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