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声相应的拼音、解释、组词

同声相应的简介:

tóng shēng xiāng yìng
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指志趣、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原指声音相应和。语出易经˙乾卦: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孔颖达˙正义:同声相应者,若弹宫而宫应,弹角而角动是也。后比喻志趣相同的人互相应和。三国志˙卷二十一˙魏书˙王粲等传˙评曰:昔文帝、陈王以公子之尊,博好文采,同声相应,才士并出。唐˙杨烱˙晦日药园诗序:凡我良友,同声相应。或作同声之应。 

1. 原指声音相应和。语出《易经.乾卦.文言》:「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唐.孔颖达.正义:「同声相应者,若弹宫而宫应,弹角而角动是也。」后比喻志趣相同的人互相应和。《三国志.卷二一.魏书.王粲等传.评曰》:「昔文帝、陈王以公子之尊,博好文采,同声相应,才士并出。」唐.杨烱〈晦日药园诗序〉:「凡我良友,同声相应。」也作「同声之应」。

词语解析

同声相应

同声相应”这一成语出自《周易·系辞上传》,原文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它原本是用来描述声音、气味与性质相似的事物互相感应的现象。这里的“声”既包括了实际的声音,也可以引申为志趣、思想等方面的共鸣和相似性。

在现代汉语中,“同声相应”常用来比喻思想、兴趣或志向相同的人自然会彼此吸引,相得益彰;亦指具有共同点的人或物互相影响而产生一定的联系。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或是事物之间的相互呼应与和谐共处的关系。

造句

  1. 思想相近的朋友总会同声相应,在遇到问题时能够互相启发,共同进步。
  2. 他的艺术品味很高雅,与志趣相投的朋友们在聚会中常常能产生许多共鸣和灵感。
  3. 同为环保主义者,我们在讨论节能减排措施的时候总能找到很多相似的观点。
  4. 两个热爱阅读的人即使没有刻意寻找,也会因为书籍而结缘,并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5. 这次项目合作非常成功,因为我们团队成员都有着共同的目标和理念,能够同声相应,互相支持。

这些句子展示了“同声相应”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无论是人与人的交往还是志趣爱好相投的关系都能体现这一成语的内涵。

分词解释

tóng,tòng

1 一样,没有差异;相~。~一(a.一致,统一;b.共同的一个或一种)。~侪(同辈)。~庚(同岁)。~年。~胞。~人(a.在同一单位工作的人;b.同行业的人)。~仁(同人)。~仇敌忾。~工异曲。~室操戈。情~手足。2 共,在一起(从事):共~。~学。~步。殊途~归。~舟共济。3 和,跟:~流合污。4 姓。

shēng

1 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音。~带。2 消息,音讯:~息。不通~气。3 说出来让人知道,扬言,宣称:~明。~辩(公开辩白)。~泪俱下。~嘶力竭。4 名誉:名~。5 音乐歌舞:~伎(女乐,古代的歌姬舞女)。~色。

xiāng,xiàng

1 交互,行为动作由双方来:互~。~等。~同。~识。~传(chuán )。~符。~继。~间(jiàn )。~形见绌。~得益彰(两者互相配合,更加显出双方的长处)。2 动作由一方来而有一定对象的:~信。~烦。~问。3 亲自看(是否中意):~亲。~中(zhòng)。4 姓。

yīng,yìng

1 该,当,又引申料想理该如此:~当。~该。~分(fèn )。~有尽有。2 回答:答~。喊他不~。~承。3 随,即:“桓督诸将周旋赴讨,~皆平定”。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