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编断简的拼音、解释、组词

残编断简的简介:

cán biān duàn jiǎn
指残缺不全的书籍。编,用来穿联竹简的皮条或绳子。简,竹简,古代用来书写的竹片。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零乱缺漏的书籍或文章。宋˙欧阳修˙论删去九经正义中谶纬劄子:残编断简,出于屋壁。亦作断编残简。

1. 零乱缺漏的书籍或文章。宋.欧阳修〈论删去九经正义中谶纬劄子〉:「残编断简,出于屋壁。」也作「断编残简」。

词语“残编断简”出自古代汉语,“残编”意指残破或零散的书籍、文章;“断简”则是破碎或断裂的竹简,常用来形容古代文献的残缺不全。整体而言,“残编断简”形象地描绘了那些因年代久远、保存不当等原因而变得零乱破损的历史资料或书籍。

详细解释

  • 构成与意义:“残编断简”的核心在于“残破”和“断裂”,强调的是文献的不完整状态。在古代,竹木简是书写的重要载体之一,这些竹简经过时间的侵蚀、保存条件的恶劣等多重因素,可能会出现破损或散失的情况。
  • 用法:该成语主要用来形容古籍文献、历史资料残缺不全的状态;也常用于比喻学识渊博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全部展现,或是个人经历中的某些重要片段丢失。

造句

  1. 这些残编断简虽经岁月侵蚀,仍不失为珍贵的历史文物。
  2. 老李对古代文化的研究虽然有所成就,但由于资料多是残编断简,难以全面系统地进行研究。
  3. 学者在整理这些残编断简时,常常需要费尽心思去拼凑它们的本来面目。
  4. 书中记载的故事很多都是残编断简,给后人留下了无限遐想的空间。
  5. 博物馆收藏了一些古代的竹简,虽然已经残破不堪,但依旧能让人感受到千年前的智慧与文化。

分词解释

cán

1 害,毁坏:~害。摧~。2 不完全,余下的:~余。~阳。~存。~废。~佚。苟延~喘。3 凶恶:~忍。~酷。凶~。

biān

1 用细条或带形的东西交叉组织起来:~结。~织。~扎。2 按一定的原则、规则或次序来组织或排列:~排。~目(编制目录或指已编成的目录)。~次。~年。~订。~配。~码。3 把材料加以适当的组织排列而成为书籍、报刊、广播电视节目等:~写。~译。~审。~修。~纂。~印。4 创作:~剧。~导。5 捏造:~瞎话。6 成本的书按内容划分的部分:正~。续~。简~。

duàn

1 长形的东西从中间分开:~裂。~层。~面。截~。~肠。~魂。~线风筝。2 不继续,禁绝:~粮。~水。~炊。~奶。~档。~流。~种(zhóng )。~交。~片。~续。~子绝孙。3 判定,决定:判~。诊~。~狱(审理和判决罪案)。4 一定,绝对:~乎不可。~然施行。

jiǎn

1 古代用来写字的竹板:竹~。~牍。~策。~册。2 书信:~帖。~札。信~。书~。3 不复杂:~单。~易。~略。~要。~便。~洁。~练。册繁就~。言~意赅。4 选择:~拔。~选。~任。5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