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生林的拼音、解释、组词
次生林的简介:
cì shēng lín
是原始森林经过多次不合理采伐和严重破坏以后自然形成的森林。与原始林一起同属天然林,但它是在不合理的采伐、樵采、火灾、垦殖和过度放牧后,失去原始林的森林环境,为各种次生群落所代替;人工林采伐迹地上栽培树种的萌生林、入侵树种形成的混交林也属次生林范畴。分布范围广,种类繁多,不仅是木材、薪炭材和林副产品的重要基地,而且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和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均起重要作用。1994年中国次生林约占全国森林面积的46.2%,约占全国森林总蓄积量的23.3%。 次生林多为幼壮
是原始森林经过多次不合理采伐和严重破坏以后自然形成的森林。与原始林一起同属天然林,但它是在不合理的采伐、樵采、火灾、垦殖和过度放牧后,失去原始林的森林环境,为各种次生群落所代替;人工林采伐迹地上栽培树种的萌生林、入侵树种形成的混交林也属次生林范畴。分布范围广,种类繁多,不仅是木材、薪炭材和林副产品的重要基地,而且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和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均起重要作用。1994年中国次生林约占全国森林面积的46.2%,约占全国森林总蓄积量的23.3%。 次生林多为幼壮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即原生林之林相由于砍伐、火灾或其他原因遭破坏后,迹地上借由自然植物群演替,再度成长成尚未达极相平衡之森林。也称为「后生林」。
《次生林》是指由原有森林被砍伐或遭受火灾等自然破坏后,经过一定时间自然恢复和演替所形成的新一代森林。这类森林通常生长在原来的森林区域,具有与原生森林不同的物种组成、结构特征以及生态系统功能。
详细解释:
- 形成原因:次生林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原有森林因砍伐或火灾等事件被破坏后,在自然或人为干预下重新生长。
- 植被特点:与原生林相比,次生林的植物种类可能会有所不同。它可能缺乏一些原生态中的关键物种,但同时也可能包含新的入侵种或适应性较强的物种。
- 生态系统功能:虽然次生林在初期阶段可能无法完全恢复到原有的生态系统状态,但它能够逐渐增加生物多样性、改善土壤质量,并逐步增强其碳汇能力。
五个造句:
- 长期的森林火灾之后,这片地区最终形成了一片茂密的次生林。
- 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如何通过合理规划和干预来促进次生林向更加健康的生态状态转变。
- 次生林虽然不能完全取代原生林的功能,但它为某些物种提供了栖息地,并有助于恢复生态平衡。
- 在森林砍伐后的空地上,很快就会有各种植物萌发,逐步形成新的次生林。
- 通过种植和管理次生林,我们可以有效地保护环境并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增加。
分词解释
次
cì
1 第二:~日。~子。~等。~要。2 质量、品质较差的:~品。~货。3 等第,顺序:~第。~序。名~。4 化学上指酸根或化合物中少含两个氧原子的:~氯酸。5 中间:胸~。6 量词,回:~数(shù)。初~。三番五~。7 旅行所居止之处所:旅~。舟~。~所。8 姓。
生
shēng
1 一切可以发育的物体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了最初的体积和重量,并能发展长大:诞~。滋~。~长。2 造出:~产。3 活的,有活力的:~存。~命。~物。~机。出~入死。舍~取义。4 有生命的东西的简称:众~。丧~。卫~。5 生活,维持生活的:~计。~意。6 整个生活阶段:一~。平~。今~。7 发出,起动:~病。~气。~效。~花之笔。谈笑风~。8 使燃料燃烧起来:~火。9 植物果实不成熟:~瓜。10 未经烧煮或未烧煮熟的:~饭。~水。11 不熟悉的,不常见的:~疏。~客。~字。陌~。12 不熟练的:~手。13 未经炼制的。~铁。14 硬:态度~硬。~吞活剥。15 甚,深:~怕。~疼。16 正在学习的人:学~。门~。17 有学问或有专业知识的人:儒~。医~。18 传统戏剧里扮演男子的角色:小~。老~。武~。19 词尾:好~休养。20 姓。
林
lín
1 长在一片土地上的许多树木或竹子:树~。森~。~海。~薮(➊山林小泽;➋喻丛集的处所)。2 聚集在一起的同类的人或事物:书~。艺~。碑~。儒~。3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