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君误国的拼音、解释、组词
欺君误国的简介:
qī jūn wù guó
欺骗君主,祸害国家。
欺骗君主,祸害国家。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欺骗君王,贻误国事。明˙陆采˙明珠记˙第五出:刘震这厮索强,前日弹我欺君误国,要将枭首示众。精忠岳传˙第七十回:欺君误国任专权,罪恶而今达帝天。亦作误国欺君。
1. 欺骗君王,贻误国事。明.陆采《明珠记》第五出:「刘震这厮索强,前日弹我欺君误国,要将枭首示众。」《精忠岳传》第七○回:「欺君误国任专权,罪恶而今达帝天。」也作「误国欺君」。
《欺君误国》是一个成语,源自古代汉语,常用来形容对国家领导人或统治者隐瞒真相、误导决策的行为。此成语中的“君”指的是封建时代的帝王或其他形式的最高领导者,“国”则是指其领导下的整个国家及其利益。“欺君误国”的意思是指行为人故意向国家领导人提供虚假信息或者隐瞒事实真相,导致国家政策失误,损害了国家的利益和前途。
详细解释
- 欺君:欺骗统治者的意思。在古代中国,“君”特指皇帝或其他最高权力持有者。
- 误国:使国家遭受损失或走向错误的方向发展。“误”字在此具有负面的含义,即导致不良后果的意思。
这个成语反映了对忠诚与诚实的高度重视,强调了臣子应当向其领导如实汇报情况,并提出建设性意见的重要性。在现代语境中,“欺君”的部分可能会有所变化,更多的是一种个人或组织行为对公共利益、尤其是国家利益造成负面影响的表述方式。
造句
- 历史上的奸臣往往利用欺骗手段“欺君误国”,最终不仅失去了自己的性命,还使整个王朝走向了灭亡。
- 如果政府官员在关键决策前故意隐瞒重要信息,那无疑是“欺君误国”的表现。
- 在重大改革措施出台之前,必须确保所有相关方的意见都得到充分考虑以避免“欺君误国”现象的发生。
- 作为企业领导者,在面对外部环境变化时,应当坦诚地向股东报告真实情况而非“欺君”,这样才能获得长期的信任和支持。
- 学生在学习历史课程时应深刻理解“欺君误国”的含义,并将其作为警戒,避免在现实生活中做出类似的错误行为。
分词解释
欺
qī
1 诈骗,蒙混:~骗。~诈。~哄。~瞒。~诬。~诳。~蒙。童叟无~。2 压迫,侮辱:~负。~侮。~压。~凌。~生。~善怕恶。
君
jūn
1 封建时代指帝王、诸侯等:~主。~子(a.旧指贵族、统治者及其代言人;b.指品行好的人,如“正人~~”)。~王。~上。国~。~权。~临。~侧。2 古代的封号:商~。平原~。信陵~。长安~。3 对对方的尊称:张~。诸~。
误
wù
1 错,不正确:错~。失~。笔~。~差(chā)。2 耽搁:耽~。3 因自己做错而使受损害:~国。~人子弟。4 不是故意而有害于人:~伤。
国
guó
1 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家。~土。~体( ➊ 国家的性质; ➋ 国家的体面)。~号。~度(指国家)。~策。~情。~法。~力。~防。~威。~宝(➊ 国家的宝物;➋ 喻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格。~魂。~是(国家大计,如“共商~是”)。2 特指中国的:~产。~货。~粹。~乐(yuè ㄩㄝˋ)。~药。3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