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壮的拼音、解释、组词
民壮的简介:
mín zhuàng
1.旧时被征募服役的壮丁。 2.清代州﹑县官衙前卫兵。也叫壮班。
1.旧时被征募服役的壮丁。 2.清代州﹑县官衙前卫兵。也叫壮班。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民间临时召募的壮丁。《喻世明言.卷四○.沈小霞相会出师表》:「张千、李万一条铁链锁著,四名民壮,轮番监押。」
2. 清代州县的卫兵。清.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凤宁徽.泗州志》:「民壮者,景泰以来设立之乡兵,寓兵于农之意也。」
《民壮》一词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并不广泛,其含义和用法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理解。通常,“民壮”这个词可能指的是古代社会中由普通民众组成的壮丁队伍或者是对身体健壮、有力的普通男性的一种称呼,在一些历史文献或地方方言中出现。
详细解释
- 古代军事组织:在某些时期,如明朝,为强化军力,会从普通百姓中选拔部分体格强壮者组成民壮队。这种队伍既可协助训练正规军队,也能在特殊情况下参与战斗。
- 地方方言中的用法:在一些方言区,“民壮”也可能被用来指称那些身体健壮、能承担重活或体力劳动的普通男性。
造句
- 在古代战争中,许多民壮被征召加入了军队,成为不可或缺的力量。
- 爷爷曾经是民壮队的一员,在年轻时为国家做出了贡献。
- 村里为了修建水利设施,召集了数十名民壮来共同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
- 这位民壮不仅力气大,还能吃苦耐劳,村里很多人都愿意跟着他一起干活。
- 在那个动荡的时代,民壮们往往需要随时准备应征入伍,为国家的和平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请注意,“民壮”这一词汇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较为局限,具体含义还需结合上下文来准确理解。如果您是在特定的历史或文化语境中遇到这个词,请提供更多的信息,以便给出更准确的解释和例句。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