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民地的拼音、解释、组词
植民地的简介:
zhí mín dì/de
1.即殖民地。植,通"殖"。
1.即殖民地。植,通"殖"。
- AI解释
词语解释
植民地(zhí mín dì)
-
定义: 植民地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通过殖民手段将其领土、资源以及文化等带往另一地理位置建立新的统治区域。这是历史上欧洲列强和其他大国为了扩大其影响力而进行的活动,通常涉及对该地区的经济控制和政治管理。
-
历史背景: 从15世纪开始,随着地理大发现的到来,西方国家通过探险家们的航行探索了新大陆,并逐步建立起自己的殖民地网络。这些殖民行为在世界各地广泛展开,形成了庞大的帝国版图,如英国的印度、法国的阿尔及利亚等。
-
特点:
- 经济剥削:殖民者通常会剥削当地的资源和劳动力。
- 政治控制:通过建立行政机构来实施管理,并将当地居民置于不平等的地位。
-
文化影响:推广本国的语言、宗教信仰和社会习俗,有时甚至是强制性的。
-
结果与遗留问题: 殖民主义对被殖民地区造成了深远的影响。虽然许多国家最终获得了独立,但它们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仍面临一系列挑战。这些问题包括资源分配不均、民族分裂倾向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滞后等。
造句
- 在法国大革命后不久,拿破仑便迅速将其影响力扩大到了意大利半岛及其他地方,在这些地区建立了多个植民地。
- 印度曾经是英国的植民地,直到1947年才获得了独立。
- 美国通过战争征服了菲律宾并将其设为自己的殖民地,这一历史事件至今仍是争议的话题。
- 英国在非洲建立了一系列植民地,这些地区后来逐渐发展成为现在的国家。
- 20世纪末期,随着冷战结束和全球化趋势的加速,许多地区的前殖民国开始撤回其影响力,并将过去的殖民地视为平等合作伙伴。
分词解释
植
zhí
1 栽种:种~。培~。栽~。~树。2 树立:~立。~志(立志)。3 戮住,竖起:~耳。4 生物的一大类,谷类、花草、树木等的统称:~物。~被。~保。5 古代军中监督工事的将官:“华元为~,巡功。”
民
mín
1 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人~。~主。~国。~法。公~(在一国内有国籍,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国~(具有国籍的人)。2 指人或人群:居~。~族。3 劳动大众的,非官方的:~间。~歌。~谚。~风。~情。4 某族的人:汉~。回~。5 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农~。渔~。6 非军事的:~品。~航。7 同“苠”。
地
dì,de
1 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心说。2 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质。~壳。3 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下。4 地球表面的土壤:土~。田~。~政。~主。5 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区。此~。6 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板。~毯。7 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点。目的~。8 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以处。9 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境~。心~。10 底子: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