梃击的拼音、解释、组词
梃击的简介:
tǐng/tìng jī
1.持棍棒殴击。也泛指以暴力攻击。 2.指晩明三案之一的梃击案。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张差手执木棍,闯进太子住的慈庆宫,打伤守门太监。被执后供系郑贵妃(神宗宠妃)手下太监庞保﹑刘成引进。时人怀疑郑贵妃欲谋杀太子。神宗与太子不愿深究,以疯颠奸徒为罪,杀张差于市,并毙庞﹑刘于内庭了案。史称"梃击"案。
1.持棍棒殴击。也泛指以暴力攻击。 2.指晩明三案之一的梃击案。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张差手执木棍,闯进太子住的慈庆宫,打伤守门太监。被执后供系郑贵妃(神宗宠妃)手下太监庞保﹑刘成引进。时人怀疑郑贵妃欲谋杀太子。神宗与太子不愿深究,以疯颠奸徒为罪,杀张差于市,并毙庞﹑刘于内庭了案。史称"梃击"案。
- AI解释
《梃击》指的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事件,具体是指发生于明熹宗天启年间的一起宫廷暗杀案。在这一事件中,有人企图通过使用木棍(即“梃”)来攻击当时的太子、后来的明思宗朱由检,但最终未能成功。
详细解释
梃击案发生在1624年的明朝,是当时发生于皇宫内的一起未遂谋杀案。据记载,事件的主谋意图通过暗杀太子来改变皇位继承顺序,但由于太子得以逃脱,这次暗杀企图并未得逞。该事件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并且对当时的朝局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造句
- 梃击案发生在明朝末期,是宫廷内部权力斗争的又一例证。
- 历史课上讲到梃击案时,老师提到这次未遂暗杀暴露了当时皇室内部的不和。
- 梃击事件虽然最终失败了,但它揭示出那个时代宫廷中的一些隐秘角角落落。
- 对于历史爱好者来说,了解像梃击这样的事件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明清时期的朝代变迁。
- 在那场著名的梃击案中,太子的逃脱被广泛视为一种幸运和皇天护佑。
分词解释
击
jī
1 敲打,或做类似敲打的动作:~打。~鼓。~中(zhòng)。~破。~毙。~水(a.拍打水面;b.指游泳)。旁敲侧~。2 攻打:~败。~毁。打~。声东~西。3 碰,接触:撞~。目~。肩摩毂(gǔ)~(亦作“摩肩击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