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歌的拼音、解释、组词

弹歌的简介:

dàn/tán gē
1.古歌谣名。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载﹐范蠡进善射者?稀,勾践询以弓弹之理,陈音于应对中引古歌曰:"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古诗源》卷一有《弹歌》一首,曰:"断竹,续竹,飞土,逐肉。"《文心雕龙.章句》作"《竹弹》之謡"。

  • AI解释

弹歌》出自中国古代文献,具体来说,《弹歌》是《击鼓》篇中的一部分,收录于《尚书·舜典》,是最早的乐歌之一。《弹歌》的内容较为简短,但意义深远,反映了上古时期人们的生活场景和精神风貌。

解释

  1. 原文: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2. 解释
  3. “断竹”:砍伐竹子。
  4. “续竹”:将两根或更多的竹子连接起来制成工具或其他物品。
  5. “飞土”:使用弹射器发射泥土或其他小石块来击打敌人或者猎物,这是一种原始的投掷武器技术。
  6. “逐宍”(rōu):追逐野兽。这里“宍”指的是猎物。

译文

破竹成箭,再用竹制工具射出,飞土(或小石块)来打敌人,然后去追赶逃跑的野兽。

这段简短的文字生动地描绘了上古时期狩猎和战斗时的技术及场景。《弹歌》反映了先民对于自然材料的应用以及对狩猎技术和战斗技巧的发展,同时也表现出了原始社会中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系。

造句

  1. 这首古老的《弹歌》,展示了先民们的生活智慧。
  2. 在《弹歌》的激励下,我们学习了如何利用身边的资源解决问题。
  3. 每当读到《弹歌》,我都会想起祖先们那种乐观面对生活的态度。
  4. 通过研究《弹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人民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
  5. 这首《弹歌》不仅是一段历史,也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纽带。

分词解释

dàn,tán

1 可以用力发射出去的小丸;装有爆炸物可以击毁人、物的武器:~丸。子~。~雨。枪~。氢~。导~。手榴~。原子~。2 古代指以竹为弦的弓:“左挟~,右摄丸”。

1 唱:~唱。~咏。~颂。~坛。~台舞榭。~舞。能~善舞。2 能唱的文词:唱~。~谱。~词。~诀。民~。诗~。~行(xíng )(旧诗的一种体裁,音节、格律比较自由)。诗言志,~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