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夭的拼音、解释、组词
桃夭的简介:
táo yāo
《诗·周南》篇名。是对女子出嫁的祝福之辞,诗情欢快热烈。
《诗·周南》篇名。是对女子出嫁的祝福之辞,诗情欢快热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诗经.周南》的篇名。共三章。根据〈诗序〉:「桃夭,后妃之所致也。」或亦指贺嫁女之诗。首章二句为:「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桃夭》是《诗经·国风·周南》中的一篇,全诗三章,每章四句,主要描写桃花盛开的美好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喜悦心情。桃树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赋予美好的寓意,尤其桃花象征着春天、爱情和幸福。
详细解释
- 第一章:“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意思是说:嫩红的桃花一簇簇开放,色泽鲜明灿烂。
- 第二章:“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意思是指一位女子出嫁了,她的丈夫会让她过得安逸幸福。这里的“之子”指的是新娘,“于归”表示出嫁。“宜”在这里有和谐、适合的意思。
- 第三章:“桃夭夭,有蕡其实;其叶蓁蓁。”——意思是说:桃花依然盛开,果实累累挂枝头,树叶繁茂而盛。
造句
- 桃花盛开的季节里,村里到处都是喜气洋洋的画面,《桃夭》这首诗仿佛在诉说着家家户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在《桃夭》的意境中,桃花不仅是春天的象征,更是幸福婚姻的美好写照。
- 她出嫁那天,满园的桃花都显得更加娇艳,在这样的日子吟诵《桃夭》,真是恰到好处。
- 作为新娘,她期待着自己的人生也能如《桃夭》里的景象一样,有如花簇拥和家人团聚的美好时刻。
- 每年春天,村里都会举办一次桃花节来纪念《桃夭》,并庆祝这一年的丰收与和谐。
这些句子既体现了《桃夭》的诗意,也展示了其中蕴含的文化寓意。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