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袄子的拼音、解释、组词

锦袄子的简介:

jǐn ǎo zǐ
1.蛤蟆皮。 2.指一种蛤蟆。

  • AI解释

锦袄子》实际上并非一个特定的历史人物、文学作品或者成语典故,而是一个古代服饰名词。在古文或古典文学中,“锦袄子”指的是用锦绣织成的短上衣,通常是贵族或富人冬季保暖所穿的一种华丽的外套。这种服装以其精美的工艺和鲜艳的颜色著称,在古代文献中有较多提及。

详细解释:

  • 材质锦袄子使用的面料多为丝绸,并以各种色彩斑斓的丝线织成锦绣图案。
  • 款式与用途:通常为短款,不仅保暖性好,还兼具装饰性和礼仪作用。穿着这种服装可以显示出主人的身份地位以及审美品味。

造句:

  1. 春寒料峭之时,只见那宫女身穿一袭锦袄子,在殿中翩翩起舞。
  2. 每到隆冬季节,府中的贵妇人便常常换上新制的锦袄子,以应对严寒气候。
  3. 那位富商平日里最喜爱的一件锦袄子在晚宴上被展示出来,引得众人赞赏不已。
  4. 这件锦袄子采用了当时流行的花卉图案,并且颜色鲜艳夺目,是府中收藏的珍品之一。
  5. 尽管天气已逐渐转暖,但他仍坚持着穿上那件珍贵的锦袄子外出会客。

请注意,“锦袄子”作为一种古代服饰,其具体描述可能会因时代和地区有所不同。上述信息仅供参考,可能并非所有情况下都准确适用。

分词解释

jǐn

1 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旗。~屏。~标。~绣(精美鲜艳的纺织品,喻美丽或美好,如“~~山河”、“~~前程)”。~上添花。2 鲜明美丽:~霞。~缎。~笺。~鸡(鸟,形状和雉相似,雄的头上有金色的冠毛,颈橙黄色,背暗绿色,杂有紫色,尾长,雌的羽毛暗褐色。饲养供玩赏)。

ǎo

1 有衬里的上衣:夹~。棉~。皮~。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3 动物的卵:鱼~。蚕~。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