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氏公理的拼音、解释、组词
祖氏公理的简介:
zǔ shì gōng lǐ
中国古代用以计算体积的一条重要公理。由祖冲之、祖暅父子提出。即“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形状不同的物体,若其等高处截面积都相等,则它们的体积不能不相等)。西方直至一千多年后才由意大利数学家卡瓦列里提出。
中国古代用以计算体积的一条重要公理。由祖冲之、祖暅父子提出。即“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形状不同的物体,若其等高处截面积都相等,则它们的体积不能不相等)。西方直至一千多年后才由意大利数学家卡瓦列里提出。
- AI解释
实际上,“祖氏公理”并不是一个正式存在的数学或哲学术语。可能您想说的是“祖暅原理”,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数学家祖暅所提出的原理,它在几何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祖暅原理的详细解释
定义: 祖暅原理是古代中国的一条计算几何体积的重要准则,用于判断两个等底等高的立体图形的体积是否相等。其基本表述为:“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意思就是如果两个几何体在每一层的高度上都相同(即“势”或“幂”相同),那么这两个几何体的体积必定相同。
原理内容: 简单来说,祖暅原理指出,在同一高度处,两个立体图形截面面积相等,则它们的总体积必然相等。这一思想对于计算复杂的立体图形体积具有重要意义,并在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造句
- 数学家通过运用祖暅原理,成功地证明了这两个几何体拥有相同的体积。
- 学习祖暅原理后,我对古代中国科学家的智慧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敬佩之情。
- 在解决复杂的几何问题时,我们常常会用到像祖暅原理这样的经典数学准则。
- 祖暅原理不仅是中国古代数学成就的一个重要标志,而且在现代仍有其价值。
- 通过研究祖暅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数学家对于几何学的深刻见解。
分词解释
祖
zǔ
1 父亲的上一辈:~父。~考。~母。~妣。2 称与祖父同辈的人:外~父。外~母。3 先代:~宗。~业。~制。~祭。~国。4 初,开始:鼻~。5 某种事业或派别的创始人:~师。6 出行时祭路神,引申为送行:“五月金陵西,~余白下亭”。~饯。7 姓。
氏
shì,zhī
1 古代“姓”和“氏”分用。姓是总的,氏是分支,后来姓和氏不分,可以混用。2 古代称呼帝王贵族等,后称呼名人、专家:神农~。太史~。摄~表。
公
gōng
1 正直无私,为大家利益:~正。~心。大~无私。2 共同的,大家承认的:~理。~式。~海。~制。3 国家,社会,大众:~共。~安(社会整体的治安)。~众。~民。~论(公众的评论)。4 让大家知道:~开。~报。~然。5 封建制度最高爵位:三~(中国周代指“太师”、“太傅”、“太保”;西汉指“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子。~主。6 敬辞,尊称男子:海~。包~。诸~(各位)。7 雄性的:~母。~畜。8 对长辈和年老人的称呼:~~。外~(外祖父)。9 姓。
理
lǐ
1 物质本身的纹路、层次,客观事物本身的次序:心~。肌~。条~。事~。2 事物的规律,是非得失的标准,根据:~由。~性。~智。~论。~喻。~解。~想。道~。~直气壮。3 自然科学,有时特指“物理学”:~科,数~化。~疗。4 按事物本身的规律或依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加工、处置:~财。~事。管~。自~。修~。总~。5 对别人的言行作出反应:~睬。答~。6 古代指狱官、法官。7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