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的拼音、解释、组词

九五的简介:

jiǔ wǔ
1.《易》卦爻位名。九,谓阳爻;五,第五爻,指卦象自下而上第五位。《易.干》:"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孔颖达疏:"言九五﹐阳气盛至于天﹐故云'飞龙在天'。此自然之象﹐犹若圣人有龙德﹑飞腾而居天位。"后因以"九五"指帝位。 2.指帝王。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九,阳数,《易经》中以&8ebd._104_0.gif;表示。五为卦中自下而上的第五个爻位。《易经.乾卦.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句下唐.孔颖达.正义:「言九五,阳气盛至于天,故云飞龙在天。此自然之象,犹若圣人有龙德,飞腾而居天位。」后因以比喻君位。《旧唐书.卷一九四.突厥传上》:「应是闻我国家初有内难,朕又新登九五,将谓不敢拒之。」《三国演义》第六回:「今天授主公,必有登九五之分。」

在中国文化中,“九五”通常是指风水或易经中的一个特殊位置,它象征着至高无上的地位或者圆满的状态。在《周易》中,九代表阳数之极,而五则是居中得正的位置,二者结合往往被视为帝王、君主的象征,意味着权力的顶峰或是最佳状态。

以下是五个使用“九五”进行造句的例子:

  1. 在古代的皇宫里,皇帝居住的宫殿被称为“九五之尊”,以表示其地位的至高无上。
  2. 他终于登上了事业的九五之位,实现了自己多年的梦想。
  3. 这家企业经过多年的努力,在行业中达到了九五之境,成为了行业的领头羊。
  4. 在古代的宗庙祭祀中,“九五”常常被用来象征天子或最高神灵的位置。
  5. 他在这次比赛中表现得非常出色,仿佛已经达到了九五的状态,几乎无人能及。

请注意,上述例句是对“九五”含义的一种引申解释。在具体使用时应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用词方式。

分词解释

jiǔ

1 数目,八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玖”代):~归。2 泛指多次或多数:~死一生。~霄云外。

1 数名,四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伍”代):~彩。~官。~谷。~金。~代(中国朝代名,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先后在中原建立政权的时期)。~帝(中国传说中的五个帝王,通常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毒(指蝎、蛇、蜈蚣、壁虎、蟾蜍)。~行(指金、木、水、火、土)。~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是中国历史上五大名山)。~脏(指心、肝、脾、肺、肾)。2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