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化的拼音、解释、组词

儿化的简介:

ér/er huà/huā
汉语普通话和某些方言中的一种语音现象,就是后缀‘儿’字不自成音节,而和前头的音节合在一起,使前一音节的韵母成为卷舌韵母。例如‘花儿’的发音是huār,不是huā’ér。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一字后附「儿」字语尾,读时「儿」与前字相拼,成卷舌韵,相拼时有种种变化,称为「儿化」。如圈儿不读作ㄑㄩㄢㄦˊ而读作ㄑㄩㄚㄦ,牌儿不读作ㄆㄞㄦˊ而读作ㄆㄚˊㄦ。

儿化》是汉语中的一种语音现象,指在某些词汇后面加上一个轻声的“-r”音。这种发音方式常常用来表达亲切、活泼或口语化的语气,有时也用于强调意义或区别词义。例如,“孩子”(读作:孩儿),“花儿”(读作:花儿),这些词语中的“子”和“儿”,在实际发音中会带上一个轻声的“-r”。

详细解释

  1. 发音特点:“儿化”的发音通常是在词尾加上一个轻短的卷舌音“r”,这个过程不是简单的重读,而是一种特殊的变调方式。
  2. 语境使用:这种发音在口语中非常普遍,尤其在北方方言和一些地方话中更为常见。它不仅改变了词汇的意义或情感色彩,还体现了说话者的情感态度或对对象的态度。
  3. 功能作用:“儿化”能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在表达亲切、亲昵的感情时尤为常见。

造句

  1. 小朋友在公园里追逐嬉闹,他们的笑声如铃铛般清脆悦耳。
  2. (原文:小朋友在公园里追逐嬉闹,他们“儿”的笑声如铃铛般清脆悦耳。)
  3. 花园里的花朵经过雨水的滋润显得格外鲜艳,就像一幅画中的花儿一样美丽。
  4. (原文:花园里的花朵经过“儿”雨的滋润显得格外鲜艳,就像一幅画中的花儿一样美丽。)
  5.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有趣,适合小朋友阅读。
  6. (原文:这本书的内容丰富有趣,“儿”的适合小朋友阅读。)
  7. 在妈妈的呵护下,小猫乖巧地蜷缩在她身旁。
  8. (原文:在妈妈的呵护“儿”下,小猫乖巧地蜷缩在她身旁。)
  9. 这首歌旋律动听,歌词优美,是孩子们喜爱的一首儿歌。
  10. (原文:这首歌曲旋律动听,“词”的歌词优美,是孩子们喜爱的一首儿歌。)

请注意,在实际使用时,根据不同的语境和发音习惯,可能会有所不同。上述造句中的“儿”字在具体发音上并没有加实际的卷舌音“r”,但保留了表示“儿化”的标示以说明其用法。

分词解释

ér

1 小孩子:婴~。~戏。2 年轻的人(多指青年男子):男~。~女情。3 儿子,男孩子:~子。生~育女。4 父母对儿女的统称,儿女对父母的自称。5 助詞:❶多用作名词后缀。❷用于形容词后。

huà,huā

1 性质或形态改变:变~。分~。僵~。教(jiào )~。熔~。融~。潜移默~。~干弋为玉帛。。2 佛教、道教徒募集财物:~缘。~斋。3 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后,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丑~。绿~。4 习俗,风气:有伤风~。5 特指“化学”:~工。~纤。~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