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隶的拼音、解释、组词

余隶的简介:

yú lì/dài
1.微贱隶卒。官宦子弟谦称其做官父亲之词。

  • AI解释

关于“余隶”这个词汇,从字面上拆解来看,“余”是指我或剩余的人;“隶”指的是奴隶或属下。但是,在古代汉语中,“余隶”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语组合,这可能是对某个特定历史时期或者古文的误解或者是错别字。

如果我们将它解读为“余”的意思加上“隶书”,那么可以理解为用隶书写的内容或是与隶书有关的文字。隶书是中国书法的一种形式,流行于汉代。

下面提供五个句子来帮助理解和使用“隶书”相关的词语:

  1. 为了使作品更具古典气息,书法家选择了使用隶书进行创作。
  2. 这件古董文物上刻有精美的隶书铭文,非常珍贵。
  3. 王老师指导学生们临摹汉代的隶书碑帖。
  4. 博物馆展出了一幅晋朝时期的隶书书法作品,吸引了很多游客的目光。
  5. 在这次书法比赛中,小明凭借精湛的隶书写作获得了第一名。

如果“余隶”有其他特定含义或出自某部具体的作品,请提供更多背景信息以便准确解释。

分词解释

1 文言代词,我:“~将老”。2 剩下来的,多出来的:剩~。~粮。~兴。~悸。~孽。节~。~生。~荫(指前人的遗泽,遗留的庇荫)。~勇可贾(gǔ)(还有剩余的力量可以使出来)。3 十、百、千等整数或名数后的零数:十~人。4 后:“劳动之~,欢歌笑语。”5 农历四月的别称。6 姓。

lì,dài

1 附属,属于:~属。配~(从属)。直~中央。2 封建时代的衙役:~卒。皂~。徒~。3 旧时地位低下而被奴役的人:奴~。~仆。4 隶书,汉字的一种书体,由篆书简化演变而成:~书。~字。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