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战去战的拼音、解释、组词

以战去战的简介:

yǐ zhàn qù zhàn
用战争消灭战争。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用战争制止战争。商君书˙画策:故以战去战,虽战可也。以杀去杀,虽杀可也。后汉书˙卷十九˙耿弇传:以战去战,盛王之道。

1. 用战争制止战争。《商君书.画策》:「故以战去战,虽战可也。以杀去杀,虽杀可也。」《后汉书.卷一九.耿弇传》:「以战去战,盛王之道。」

《以战去战》并非一个标准的历史或哲学术语,可能是指一种理论或者观点。从字面上理解,“以战去战”可以解读为用战争来消除战争、解决冲突的意思。这一理念在古代军事思想中常被提及,并且现代也有学者提出类似的观点,即通过军事手段达到和平的目的。不过,这种解释需要结合具体的历史背景或理论来源进一步明确。

详细解释

  1. 历史渊源:这个表述可能与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孙子有关,《孙子兵法》中有提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等类似思想,强调的是通过智慧和策略避免直接的战争。但“以战去战”的说法并没有在《孙子兵法》中明确出现。

  2. 理论背景:从国际关系或军事战略的角度来看,“以战去战”是一种极端的观点,通常只会在特定情境下被提出作为最后手段。

  3. 实际应用:历史上真正的“以战去战”的案例并不多见。在现代国际关系中,更强调通过和平谈判、经济制裁等方式来解决冲突,而非直接诉诸武力。

造句

  1. “面对敌对国家的威胁,他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战略方案——以战去战。”
  2. 在这场辩论会上,一位学者提出“以战去战”的观点,引发了许多讨论。
  3. 尽管许多人反对他的理论,但这位军事战略家坚持认为,“以战去战”是解决争端的唯一途径。
  4. 这种理念在和平主义者看来显得过于激进和冒险。
  5. 在国际会议上,一些国家代表对“以战去战”的策略表示质疑。

请注意,这些句子都是基于对《以战去战》这种假设性表述的理解而创作的,并非历史事实或公认的理论。对于这样的表述,在实际应用中应当谨慎对待其背后的含义和可能带来的后果。

分词解释

1 用,拿,把,将:~一当十。~苦为乐。~身作则。~邻为壑。~讹传讹。~往鉴来。2 依然,顺,按照:~时启闭。物~类聚。3 因为:~人废言。勿~善小而不为。不~物喜,不~己悲。4 在,于(指时日):“子厚~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5 目的在于:~待时机。~儆效尤。6 文言连词,与“而”用法相同:梦寐~求。7 用在方位词前,表明时间、方位、方向或数量的界限:~前。~内。8 用在动词后,类似词的后缀:可~。得~。9 古同“已”,已经。10 太,甚:不~急乎?11 及,连及:富~其邻。

zhàn

1 打仗:~争。~机。~绩。~略。~术。~国(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2 泛指争斗,比高下:论~。争~。3 发抖:~抖。寒~。胆~心惊。4 姓。

1 离开所在的地方到别处;由自己一方到另一方,与“来”相对:~处。~路。~国。2 距离,差别:相~不远。3 已过的,特指刚过去的一年:~年。~冬今春。4 除掉,减掉:~掉。~皮。~势(①阉割;②动作或事情终了时的气势)。5 扮演戏曲中的角色:他~男主角。6 用在动词后,表示趋向:上~。进~。7 用在动词后,表示持续:信步走~。8 汉语四声之一:~声(①古汉语四声的第三声;②普通话字调中的第四声)。